话说评剧小段《列宁在1918》
曾在看央视播出的连续剧《知青》(梁晓声作品改编),里面有个片段很有意思,兵团战士演唱评剧《列宁在1918》。评剧混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颇有喜剧效果。本以为是编剧的恶搞,今天好奇在网上搜了一下,原来真有其事。早在几十年前,在那个年代,革命群众就把混搭发挥的淋漓尽致啊。这个段子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也出现过(《美丽的大脚》),郭德纲在某个相声段子里借用过几句唱词,也有网友学唱过,效果很好。下面是找到的一篇回忆文章。有兴趣的票友,不妨排出来,在联谊的时候是个不错的节目。栏目组也可以考虑下,是否能融到封箱戏的演出里面。话说评剧小段《列宁在1918》
何 申
1997夏,中国作协以鲁迅文学院的名义办了一个理论研究班,时间一个月。二十多人,住在中国作协大楼里。当时楼内有四层宾馆,客房供不应求,但还腾出一层给我们,每人一间。不好意思,这二十多作家当时正火,故外人又称“当红作家班”。
学习内容很丰富,请来不少部委的领导讲课,意在提高我们的视野。期间,各出版社、杂志社更是抓住机遇,常把诸位“一锅端”,请出去吃饭。吃不白吃,席间就约稿。我就被约了一部长篇、若干中篇(回来还了一年稿债)。但毕竟是人家盛情款待,吃完抹抹嘴说声谢谢就走,总觉不合适。
晚上没事在一起神聊,也不知怎的就聊起当初演现代戏的逗乐事。有人记忆力超强,整理出一个段子,就是评剧小段《列宁在1918》。我们“三驾马车”的关仁山是唐山人,就由他唱。再吃饭就唱这段表示感谢,乐得人仰马翻的。一来二去,就成了名段。主要内容如下,但须讲明,必须说唐山话,否则就没味道:
话说当年,唐山地区搞现代戏(小戏)创作、表演汇演,有个基层剧团去了,粉条子炖肉吃得挺香,但戏没过审查关,不能参演,团长发愁。有个小头头原来烧锅炉(主要演员都靠边站了),也学过戏,他说,电影《列宁在1918》政治上没问题,也没人演,咱就改列宁在克里姆林宫那段,绝对成。他们就连夜按自己的理解现编现改,后演出来主要情节是这样——
列宁(烧锅炉的扮,他有点结巴)在侧幕条后念:“革、革命形势大发展,帝、帝国主义急了眼。我,弗拉基、基、基米尔、伊里奇……我的娘,苏联人名字咋这长呀……”
团长急了:“你哪么多话,快上去。”一脚把他蹬出去。斯维尔德洛夫(简称瓦)随上。
列宁唱:“列宁我打坐在克、克里姆林宫,叫、叫一声斯维尔德洛夫你细听分明。前几天我让瓦希里去把那粮食弄,为、为什么到今日不见回程?”
斯唱:“尊一声列宁同志你切莫着急,为此事我问过……”
列宁:“问谁?”
斯唱:“捷尔仁斯基。”
列宁:“他咋说的?”
斯唱:“他言道,彼得堡的交通不大便利,弄到了粮食,他难弄车皮。”(当时我们这里车皮特紧张)
列宁着急:“那可毁啦!就没咒念啦?”
斯唱:“瓦希里的工作一向很努力,您就放心吧,您就放心吧,我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锣鼓场,瓦希里(简称瓦)和捷尔仁斯基(简称捷)上。
捷:“列宁同志,瓦希里回来了。”
瓦:“列宁同志,我把粮食给您老弄回来了。”
列宁一拍大腿:“太、太、太好啦!(接唱)闻听得瓦希里把、把粮食弄到,不由得列宁我喜上眉梢。时间重任务紧(唱差)困难真不少呀,哈啦哨(俄语,好),哈啦哨!(忘词)真是哈啦哨呀嘿嘿。”
瓦双手捧一包烟叶:“列宁同志,这是彼得堡革命群众孝敬您老人家的。”
列宁唱:“这包烟叶我不要,你把它送给捷尔仁斯基。”
捷抽烟斗,点着抽一口:“嗯,味还挺地道。”
瓦又拿出羊皮袄给列宁,列宁看瓦穿得很薄,深情地唱:“这件羊皮袄呀,还送给你瓦希里呀,它本是活里活面的羊羔皮。送给你,可以避风雨;送给你,象征着咱老哥俩的革命友谊。”(结束)。
有一天吃饭,一位导演说哥们这个段子我使使行不?我们也没有版权概念,说可以。后来,这个段子就搬上电影《美丽的大脚》:孙海英(饰演放映员)放16毫米电影《列宁在1918》时,机器出毛病,有影没声。他就配唱,就是这段,只是用秦腔唱的。此外还有相声等唱这段,来源可能都是我们这儿。
——转自《承德日报》2012年2月17日(B2版)
注释:何申、谈歌、关仁山,号称“河北文坛三驾马车”。关仁山为河北作协主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