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网中国评剧艺术

标题: 看《卷席筒》 谈《卷席筒》 [打印本页]

作者: 玉霜    时间: 2016-4-23 00:41
标题: 看《卷席筒》 谈《卷席筒》
看《卷席筒》 谈《卷席筒》
评韵飘香 于 2010-7-11
       孩提时代,我就看过《卷席筒》这出评剧。记得每到村子里出了丧事,丧主家总会请来戏班子唱戏。当时,请的最多的是河北梆子戏班和评戏班。因为河北梆子戏班就是本村的演员,所以经常请他们演唱,所演剧目主要有《蝴蝶杯》、《三娘教子》、《状元媒》等等。演的最多的就是《蝴蝶杯》了,不过往往都是唱半出戏,从来就没有看过整出的,因为上午唱完就吃饭,下午一般会唱流行歌曲,不过他们可是用打击乐伴奏的哈。有时,村子里会在同一天办两个丧事,一台戏是不够的,这样就会再请来邻村的一个评戏班子;再有就是,有的丧主家比较富裕,往往就会请两个戏班唱戏,这样邻村的评戏班就会来了。我和儿时的伙伴去看演出,到演员化妆的地方,看他们描眉、化眼、戴首饰等等。当有河北梆子和评戏时,我们往往会选择评戏,因为我发现评剧好唱、好听、好懂,最主要的是有很多漂亮的“小媳妇”哈!当时,他们经常演出《于公案》,当时不知道戏的名字,他们演出也从来不报名字,我只是傻傻的看他们演出。这出戏看了老多遍了,至今我还非常清晰的记得这出戏的场次:一开始夫妻二人出场,都穿的破破烂烂的,由于失火,全家没有饭吃,女的出主意到娘家借粮食吃,男的应允;第二场,女的父母亲出场,唱一段,原来他们是嫌贫爱富的。男的来到岳丈家中,说明来意,狠心的岳丈没有答应借粮,反而将女婿推入井中而死;第三场,女的等丈夫总是不会来,就到娘家来找,和父亲大吵一番,有一段很长的唱。每到这个时候,女演员总是唱的很动情,流出演眼泪,我也总是跟着流泪。总之,我非常清楚的记得这出戏的每一个细节。后来,网络出现,我才知道那是爱派名剧《于公案》。除此之外,他们还经常演出《卷席筒》这出戏。这个戏我也看了无数次,不过记得只有一两次看过全剧,其余都是半出。下面我简单说说对这出戏的感觉。
        首先,这出评剧是应该是移植于曲剧《卷席筒》(有待进一步考证)。这是曲剧表演艺术家海连池的代表作,曾经拍成了戏曲电影艺术片,在当年影响巨大,震惊了整个戏曲界。评剧的《卷席筒》很不错,听过中评的陈少舫版本的,也听过长评刘立明版本的,两位艺术家都演得非常好,可惜没有看过整出视频的。小仓娃心地良善深深地感动了我、触动了我,非常喜欢这出戏。后来,中评的韩剑光恢复了此戏,由他和刘慧欣主演。说实在的,看完之后没有什么感觉。当年的那个小仓娃不再可爱,唱腔不再优美,总觉得里面缺少什么东东,我也说不清楚。看看曲剧版的,那种感觉特别好,感觉人物特别真实可信,活生生的展现在你的面前。评剧版的让我激动很难了。这也许是没有很好的传承老的东西,没有很好的积淀优秀的东西,一味的按照自己的套路、自己的特点来重新编排剧目,没有深挖老版的精髓所致。并不是说根据自身条件来演绎剧目不好,也并非说一味的按照老的套路来演就更佳,我的意思是要在继承和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找到纳什均衡。最忌讳的有两个极端,一是不加动脑,一切拿来主义,原封不动的排演老戏,二是演不了的就避,能演的就演,怎么适合自己怎么来,完全不照顾老戏里面精华的东西。结果只能是,戏还是老腔老调,戏剧冲突不激烈,不适合当代的观众审美和听视觉效应;戏成为了新戏,完全不是那么回子事,老戏精华部分弃之不顾,“另起炉灶”,不温不火,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再者,关于卷席筒一场戏的处理问题。既然名字叫《卷席筒》,此戏就该浓墨重彩的来展示嫂嫂在法场是如何来给仓娃用芦席收尸的,仓娃又是如何来“戏弄”嫂嫂的。否则此戏的名字就很失败,让观众不解渴,不知所云。一出戏的名字很重要,就像一篇论文的名字一样,名字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人一目了然,一看就大概知道论文中要论述的内容,否则就是失败的。这次凌空版的卷席筒这场戏总共的时间也就十几分钟吧,整出戏二个半小时左右。从一开始,我就盼着卷席这场戏,可是盼来盼去就这么蜻蜓点水的演过去了,我有点失望,没有突出重点,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心理落差较大,没有对号入座的感觉。这出戏的改进之处在于要在 “卷”上下文章,嫂嫂如何卷,仓娃如何挣脱;嫂嫂又如何重卷,仓娃又如何挣脱。关于“卷”,是横着卷,还是竖着卷?这里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希望要认真研究,再行打磨一下,要在这场上显出演员的功力,这场完全可以达到更加喜剧的效果。之所以这样,因为这是整出戏的核之所在,观众看得就是这里。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改名字,否则很难得到观众的认可的。类比《贵妃醉酒》,梅兰芳就在“醉”字上下了大量的功夫,杨玉环是怎么样由清醒到醉的,他通过舞蹈、唱腔充分的展示了这个过程。醉之后的表演亦是惟妙惟肖。所以,这出戏能留传至今。“卷”类同“醉”,异曲同工。
       最后,沈金伟的演出很流畅、很完整。作为一个90后演员,对于评剧的这份执着都值得大家学习,我们需要为他鼓掌和加油。希望他能够演出更过的剧目。这出戏对于婆婆的刻画并不完整,仓娃被押解到洛阳,她来送行,不但没有痛不欲生,想办法就自己的儿子,反倒说什么无能为力之类的话(记不太清楚了),让人费解。剧中已经交代,她害死老公,霸占家产,为的是儿子。仓娃做了牢,快要问斩,她不但没有站出来承认自己是杀人凶手,反而不闻不问,让儿子替自己顶罪。你说这有多么狠毒,母亲是这样的真是少有,除非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对于为什么她这样狠心,戏中没有过的的交代,看得我很是模糊。完全可以给婆婆加一段唱腔,反映她的心理斗争,是如何作出不救儿子的“伟大壮举”的。如果这样的话,这故事会更加完美、更加可信的。
       玩票的心虚!纯属自家观点,欢迎各位指正,以求教于各位。

         http://blog.sina.com.cn/xhpjxfx


[ 本帖最后由 评韵飘香 于 2010-7-11 23:13 编辑 ]








欢迎光临 中国评剧网中国评剧艺术 (http://zgpjy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