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网中国评剧艺术
标题: 外柔内刚赵锦棠 声震沪上美名扬 [打印本页]
作者: 玉霜 时间: 2016-10-26 21:23
标题: 外柔内刚赵锦棠 声震沪上美名扬
外柔内刚赵锦棠 声震沪上美名扬
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作为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演出,“600分钟600年——中国戏曲经典名家盛荟”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来自7个省市、9个剧种的14位戏曲界代表人物集聚上海,带来了集纳20个经典折子戏的3场演出。演出涵盖川剧、京剧、昆曲、豫剧、越剧、沪剧、梨园戏、评剧等多个南北剧种,参演者大多同时囊括梅花奖和白玉兰等戏曲表演大奖,更有多位“二度梅”得主,汇聚多个剧种多位名家,覆盖生旦净丑各个行当。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作为评剧代表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她为上海观众精心准备了《赵锦棠》中分量颇重的两折——粥棚、牧羊山。上海评弹团著名评话演员吴心伯作为主持人,在为观众介绍曾昭娟的时候,如是说“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是有三个女人,他们每人都是一台精彩的戏,他们分别是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梨园戏表演艺术家曾静萍和京剧表演艺术家魏海敏,主办方刻意将这三个女人放在一起,目的就是想看他们三人同台飙戏,最先出场是有着‘铁嗓钢喉’美誉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
事实确实如此,高音铿锵嘹亮、低音迂回婉转,曾昭娟以她收放自如的演唱,加之情感外化的一系列跪步、磋步、卧鱼等传统程式技巧的完美呈现,赢得了业内专业人士的盛赞,也博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观众纷纷表示“听曾昭娟的唱带劲过瘾”、“瞬间被贤良淑德的主人公赵锦棠坚韧不屈的品格感染”、“曾昭娟唱念做舞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不愧为当今评剧的领军人物”。
众所周知,《赵锦棠》是曾昭娟在恩师花淑兰的代表剧目《牧羊卷》的基础上重新创排的作品。不熟知该戏的观众单听名字便能明了,赵锦棠是这部戏的主人公,并且剧名也传递出该剧专为名角量身打造之意。的确,这部作品以主人公赵锦棠为核心展开故事情节,不管是“执子之手”“磨房智斗”还是“深山牧羊”抑或是“粥棚相认”,无一场次不是为赵锦棠这一人物铺陈,无一场次不是为曾昭娟塑造赵锦棠这一角色提供广阔空间。
该剧之前名为《牧羊圈》、《朱痕记》,名字虽有不同,但蕴含的明理、守节、尽孝的精神价值以及传达给观众的伦理道德取向却完全一致。以《朱痕记》命名,是因赵锦棠手有朱痕,并且朱痕印记乃夫妻团圆的佐证,但朱痕本身与该剧主题思想并无太大关联。以《牧羊圈》为名,是因该剧故事出自《牧羊宝卷》,牧羊山是剧中重要的场次,赵锦棠被逼牧羊,受难深山,风雪交加,宁可自己挨饿受冻,自始至终对婆婆不离不弃恪守孝道,牧羊确为牧羊山这一场次的主要动作,但牧羊似乎不足以支撑起整部作品的架构。相比之前《牧羊圈》《朱痕记》而言,《赵锦棠》这一名字更加凝练集中,直抒胸臆,因为赵锦棠是该剧忠孝之道传达的重要载体,以《赵锦棠》命名,则恰当准确。
新版《赵锦棠》找到了历史与当代现实生活之间的契合点,保留了原作中的经典唱段,果断删减了冗繁多余的情节和有悖人物塑造之处,节奏更紧凑,剧情更合理,摒弃了老剧目讲故事的套路,转为以人物塑造为中心。从赵锦棠最初应允丈夫从军的被动服从,到拒绝改嫁,再到磨房智斗宋成、牧羊山用雪充饥,外柔内刚、坚韧不屈的气质逐渐呈现在舞台之上,正是在与跌宕起伏的命运抗争中,赵锦棠这一形象才日渐立体丰满起来的,再至最终宋氏投井自尽,在一片谴责声中,赵锦棠以德报怨的一句“好好厚葬”,虽短短四字,却把赵锦棠这一勤善忠贞、宅心仁厚的人物形象做了极好的渲染,最终完成了她独特个性的整体塑造,成就了戏曲舞台上一个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新剧在赵锦棠和朱春登的爱情脉络上,多着了些笔墨,正因为有了二人情感的铺垫、情感的基础,才有了赵锦棠逆境中求生存的坚强信念,少了些空洞说教的味道,多了些与观众共鸣的情感交流,增强了艺术的感人力量。
新版《赵锦棠》如同一串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项链,经过重新打磨更加光彩照人。剧中的每一场每一折均如同珍珠一般,颗颗饱满、粒粒璀璨,虽然此次“600分钟600年——中国戏曲经典名家盛荟”,现场观众只欣赏到《赵锦棠》中的两折,但透过这两折足以让观众感受到全剧的魅力。
希冀更多人关注支持天津评剧院,祝福天津评剧院,砥砺奋进,再攀高峰。
文/殷玉强
欢迎光临 中国评剧网中国评剧艺术 (http://zgpjy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