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剧网中国评剧艺术

标题: 《芬奶奶评剧之窗•第174期》~张凤贤 [打印本页]

作者: 芬奶奶    时间: 2024-1-25 11:54
标题: 《芬奶奶评剧之窗•第174期》~张凤贤
芬奶奶聊评剧
《芬奶奶评剧之窗·第174期》~今天简介评剧名家张凤贤       

     张凤贤1942年生于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16岁考入安武戏曲学校,主工青衣、花旦、老旦、彩旦。后在廊坊市评剧团任主演。     

     张凤贤1982年初期拜评剧筱派创始人筱俊亭为师。拜师后演技突飞猛进,如鱼得水。曾主演现代戏《海港》《杜鹃山》《红灯记》《夺印》等。还成功主演了筱派名剧《对花枪》《打金枝》《杨八姐游春》《包公审太后》《小院风波》《井台会》等剧目。     

     张凤贤戏路子宽,唱念舞样样精彩,演出时颇有恩师的风范,大家都称她是筱俊亭大师的翻版。曾任廊坊市评剧团团长、河北戏剧家协会会员。   

     张凤贤即是团长又是演员, 以独特的魅力和才华著称。2009年廊坊市召开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68周年》暨《评剧名家张凤贤从艺50周年演唱会》届时有关领导和嘉宾出席了现场。‍‍‍‍‍‍‍‍‍‍‍‍‍‍‍‍‍‍‍‍ 

   伟大领袖毛泽东先后于1942年5月2日和5月23日发表了两次重要讲话。会后,这两次讲话被整理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以下简称《讲话》)。这篇经典之作,总结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经验,明确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解决了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文艺的革命方向问题,为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对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讲话》发表后,延安文艺工作者掀起了学习高潮,他们深刻检查剖析自己的思想,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深入到农村、工厂和部队中,创作出一大批适应抗战需要、深受根据地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如,戏剧方面鲁艺的大型新歌剧《白毛女》,以及1943年春节开始的“新秧歌”运动中的王大化和李波合演的《兄妹开荒》、马可的《夫妻识字》、平剧《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等;小说方面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以及欧阳山的《高干大》,等等。这些文艺作品,不仅在当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直到今天仍然是人们记忆中的红色经典。   

    张凤贤为落实《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在演唱会上演唱了《江姐》《打金枝》《小院风泼》《杨八姐游春》《对花枪》《包公审太后》等选段 。张凤贤嗓音浑厚圆润,低回婉转,刚柔兼备,吐字清晰,喷口有力,节奏灵活流畅。结合自身条件反复探索,塑造了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精湛的演技得到广大观众、艺术专家及同行们的赞誉。‍‍‍‍‍‍‍     

    2013年12月28日上午,评剧名家张凤贤在廊坊首开山门收徒张秀梅,师徒俩通力合作,张凤贤把筱派艺术毫无保留地口传心授,她的爱徒张秀梅不负众望。近期;在天津电视台举办的筱派模唱大师秀栏目荣获季冠军,为评剧筱派艺术增光添彩。




欢迎光临 中国评剧网中国评剧艺术 (http://zgpjy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