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风起同仁堂》至今仍然在火爆上演,参加过中国评剧艺术节、深圳文博会、广东省艺术节以及香港戏曲节甚至走出国门,申报并入围国家舞台艺术基金,这与该剧面世前预热报道后一些观众的质疑形成强烈反差。如今观众没了当初的演一两场刀枪入库的说法。对于该剧不能自吹自擂,但至少一直演出不断,而且常演常新。
成功首演后,该剧一路伴着各种声音在全国巡演。从黑龙江到北京、天津、河北、深圳、广州等地演出近百场,戏越磨越精,越演影响越大。其中各种滋味或许只有该剧的统帅、总策划、红馆(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北京传承戏曲艺术院、深圳市世纪戏曲艺术研究院院长、原中国评剧大剧院总经理、中国评剧院二团团长陈胜利才能说清楚。作为总策划人,一路风雨,犹如该剧剧情一样跌宕起伏,不断被重要线索推动着向前发展。
国庆节前后,评剧《风起同仁堂》作为“2015深圳市公益文化项目流动大剧场”活动深入到深圳社区、广场巡回演出7场。自此,该剧共演出超百余场。
回顾几年来,从第一场演出开始算起,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人参加过评剧《风起同仁堂》的演出了。作为评剧现代戏能演这么多场实属少见,而且该剧也创下奇迹,来来回回换演员大概有千人参与该剧演出了。从第一位梅花奖演员王向阳到第二位梅花奖演员刘慧欣,再到如今的国家一级演员艾丽珍,在刘慧欣演出期间,也间或有梅花奖演员赵斌爱人演过陈玉珊。
如今回顾参加过评剧《风起同仁堂》的演员们,有不少感慨,陈胜利表示,“这个戏走到今天,离不开每一位支持该剧的人,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感谢每一位为这个戏传承和付出心血的表演艺术家和演员们,除了演员们的付出,也要感谢所有幕后工作人员,张剑冰、张士元、朱卫东等为首的乐队人员,感谢编剧张帆、导演宋强、唱腔设计李娟文等,还要感谢服装、化妆、道具、灯光、音响、舞美各工种的老师们。感谢中国评剧院、天津评剧院、长春评剧院、石家庄青年评剧团、天津评剧院三团等,可能还有很多没提到的,一并感谢,谢谢!”
另外,陈胜利还特别感谢为该剧打下坚实基础的黑龙江省评剧院,“是以王向阳为首的黑龙江省评剧院演出评剧《风起同仁堂》一炮打响,为该剧以后的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当年自己做事太草率,也有些欠考虑,经验不足,导致一开始演出有一些不愉快,但非常感谢这样的经历,有了这样的教训,在以后的演出中及早做好统筹和预案,所以也为今天的成功提供了经验。感谢所有为该剧付出的人。”
“当然,还要感谢刘慧欣带病演出、孙路阳丧亲之痛演出等,都一直感动着我,感动着剧组。这种戏比天大的精神让这个团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戏的成功背后是大家十分的投入和付出。还有此次以艾丽珍、苏纯飞为主的基层演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认真传承着该剧。”
“最后要重点感谢的是媒体朋友们,以及观众朋友。是这个戏一边演出一边听取观众的意见不断调整修改,才能有进步。还有那些群众演员们,你们也辛苦了!”
看看能回忆起哪些演员们,你能找到自己吗?
1陈玉珊
优秀旦角演员常凤桥(赵斌夫人)也在评剧《风起同仁堂》中客串
优秀马派老生演员赵震(右二)在评剧《风起同仁堂》中的剧照
国家一级演员陈胜利(右一)在评剧《风起同仁堂》中的剧照
评剧《风起同仁堂》全国演下来已经超过百场,在宣传评剧艺术的同时,也弘扬了“同仁堂”济世养生同修仁德的精神。所以,也非常感谢同仁堂集团,大力支持我们将评剧《风起同仁堂》拍成了电影。该电影后期制作已经接近尾声,10月底前将组织小范围首映,接受专家及观众审片,然后修改在电视上播出与全国观众见面。所以,最后感谢所有参演参与评剧《风起同仁堂》舞台版及电影版的同仁们,谢谢你们!因为有你,才能有今天的成绩!
100_6694.jpg (106.96 KB, 下载次数: 1460)
欢迎光临 中国评剧网中国评剧艺术 (http://zgpjy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