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刘胡兰》感动观众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 中华美德故事汇 中国评剧艺术网(文/评韵飘香):2016年1月10日下午两点半,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上演了《中华美德故事汇》专场,包括京剧《花木兰》、音乐剧《洪占辉带妹求学》、评剧《刘胡兰》、话剧《金汉》与舞剧《昭君出塞》,演出现场气氛热烈,反响良好。 评剧《刘胡兰》讲述的是刘胡兰被抓及就义的这一段故事,充分阐释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八个大字。虽然该戏不到30分钟,但整个创作团队完全把它当大戏来抓,争分夺秒仅用了18天时间就完成了整个系的排练。该剧文学顾问为北戏院长刘侗、艺术总监为马惠民、作曲为黄兆龙,优秀青年编剧翟璐。最大的亮点为戏校大胆启用了90后评剧新锐导演沈金伟作为执行导演,为本戏注入青春色彩。
沈金伟现为中国评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导演,曾主演评剧《恩怨亲家》等戏,在央视举办的评剧大赛中获多项大奖,先后导演了多部大戏及折子戏。沈金伟坦言,评剧《刘胡兰》是他近来导演最用心也最动心的一步戏,特别珍惜北戏给他这次机会,一定要用好的作品回报母校。 评剧《刘胡兰》由姚斌童鞋领衔主演,杜建主演。之前看过姚斌演出的评剧《花为媒》之“坐楼”,她声音很特别,高、亮、甜,含糖量极高,唱起来非常稳,高低自如,表演大方,很适合新派。这次饰演刘胡兰也很成功,将刘胡兰威武不屈、视死如归表现的淋漓尽致,唱腔优美,有高有低,有疏有缓,还有一个非常好听的疙瘩腔。杜建为评剧魏派名家孙路阳的弟子,他饰演鬼子长官,唱腔浑厚,表演到位,很出彩。饰演母亲的孙曼玉、饰演政委的张东升、饰演狗子的王志伟均有上佳表演。
乐队方面,鼓师为青年教师白国全、琴师为王春艳(曾参加首届中国<唐山>评剧板胡琴票大赛并获十佳)、高子健,其余也均为北戏地方戏曲系学生完成。
可以说,这是由一群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大专学生完成的一出好戏,彰显评剧未来良好发展态势,不久他们将成为评剧界的中流砥柱。 (文/评韵飘香)
符1: 评剧《刘胡兰》 刘胡兰是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名革命战士,她10岁加入抗日儿童团协助八路军运送军粮包护伤员,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打响,阎锡山等军阀势力在山西等地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 刘胡兰在共产党八路军的带领下,继续与匪徒展开殊死较量。1947年,年仅15岁的刘胡兰在执行任务中不幸被捕,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她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为保护当地群众,她从荣地躺在了铡刀下英勇就义。毛泽东同志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本剧围绕刘胡兰从被捕到就义的短暂瞬间,通过她与战友的革命情、与母亲的母女情、与乡亲们的乡情三方面情感,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鲜活形象。 表现了刘胡兰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和人民甘愿牺牲奉献、英勇无畏的崇高精神。
符2: 《中华美德故事汇》 2015年1月9日、10日,《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二辑)》于北戏少儿戏剧场进行了首次彩排审查演出。首都文明办副巡视员汪建国、北京市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吕先富、首都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处处长常建军、副处长董立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玉珍等领导和专家在院领导班子的陪同下一起观看了演出。六个用心打造的剧目,不仅向观众展现了北戏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为中华美德故事的传播打开了新的局面。 《中华美德故事汇》是在首都文明办和北京市文化局的领导和支持下,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创作完成的系列舞台艺术剧。自2013年以来,北戏创排并演出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剧(第一辑)12个剧目,自2014年至今在北京市16区及天津地区共演出99场,以青少年儿童为主体的观众逾3万人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打造出了“中华美德故事汇”系列舞台剧文化品牌,为首都思想道德建设贡献了力量。 2015年,北戏继续秉承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理念,创排出《中华美德故事汇(第二辑)》6个剧目,沿袭将中华美德以戏曲、话剧、音乐剧、舞剧等不同艺术样式呈现在舞台上的模式,力争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