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220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溪市著名评剧鼓师张义深喜收爱徒

[复制链接]

804

主题

837

帖子

43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1:32: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板鼓敲旧韵 梨园添新枝——本溪市著名评剧鼓师张义深喜收爱徒

      2017年9月30日,对于75岁的张义深老先生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位从艺60余年的著名评剧鼓师,今天收了他的第一个入门弟子。看着面前正在行拜师大礼的张哲,张义深欣喜异常,这不仅因为自己的技艺后继有人,更因为在这个90后小伙子身上,他看到了本溪评剧未来的希望。
       从艺一甲子
       1942年出生的张义深,11岁入行,先后拜东北著名评剧鼓师刘仲亭、本溪著名京剧鼓师宋泉为师,学习戏曲打击乐,是原本溪评剧团的专业鼓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本溪文艺非常繁盛的一个时期。京剧、评剧、话剧、曲艺各种文艺形式的名家辈出,佳作不断。作为一名鼓师,张义深可谓适逢其时。从18岁登台至今,他参加了近百出大型传统、现代评剧的演出,他担任司鼓的评剧《小女婿》《合家欢》《白蛇传》《张羽煮海》《桃花庵》《古刹魅影》《清宫外史》和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龙江颂》《八一风暴》等剧目在当时的本溪家喻户晓。他还曾为中国评剧艺术大师花淑兰、夏青以及我市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赵桂芝、吴玉坤、张虹、杨玉贤、刘淑兰等名角司鼓,因此成为本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戏曲打击乐的代表人物。
说起一直没有正式收徒的原因,张义深说,“恩师健在,不能收徒”是这一行的规矩。虽然如此,曾在本溪艺校任教的张义深还是为本溪培养了不少戏曲打击乐学员。当时,各专业院团急需鼓师,为了能让学生早日登台,张义深总结自己的舞台经验,研究出一套打击乐速成法,仅一年时间,就将八名零基础的学员培养成手。“可惜,他们现在都改行了……”张义深不无遗憾地说。然而,令他惋惜的不仅有学生的改行,还有本溪评剧团的撤并,中国戏曲的日渐衰落和后继乏人。
       张义深见证了本溪戏曲的辉煌,也经历了戏曲由盛而衰的历程。对此,他心急如焚。采访时,他急切地对记者说,“虽然我现在收了徒弟,可是如果院里招孩子学打鼓,我还愿意教,尽心尽力地教!”一席话,道出了这位老艺术家的拳拳之心。
结缘《中秋泪》
本溪戏剧曾经的荣耀,大概是本溪许多文艺工作者一个无法割舍的情结。于是,有了本溪歌舞剧院有限公司三年推出两部评剧大戏的举动。《繁漪》是对经典的重新演绎,《中秋泪》则是紧扣时代的反腐题材,两部戏都得到观众和业界的一致好评。
       《中秋泪》是本溪歌舞剧院有限公司2016年着力打造的反腐大戏,创排之初就广受关注。然而没有鼓师,是本溪歌舞剧院有限公司面临的一大难题。鼓师不仅是戏曲乐队的主要乐手之一,更兼司全乐队的指挥之职。在评剧演出中,无论演员的唱、念、做、打多么过硬,精彩的舞台灯光、服、化、道,多么宏伟精湛,都离不开乐队的伴奏,而鼓师要根据每出戏的剧情以锣鼓经来配合调度指挥整场演出,因此,对全剧的进行、气氛的制造、演员的表演、情感的表达、风格的形成等,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戏曲名角,无不以琴师、鼓师为自己的“左膀右臂”。缺少优秀的鼓师不仅是本溪目前的难题,也是全国评剧界都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年来,由于评剧这一艺术形式曾经陷入低谷,学习评剧配乐专业的人很少,鼓师则更是稀缺资源。对此,剧院只好外聘鼓师临时应急。《中秋泪》的排演就在这重重困难中,推进着。
      剧院的这种现状引起了一个年青人的注意,他就是年仅25岁的张哲。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张哲2012年进入本溪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先后参加了《映象本溪》、新年音乐会等大型演出。本溪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培养后备力量的方式是以戏带人,就是让新人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在实际演出中找到专业方向,打磨专业技能,为自己的艺术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人员不足,演出任务少的演员还兼作灯光、剧务等工作,初入行的张哲亦是如此。虽然母亲是我市著名评剧演员,但张哲还是在排演《中秋泪》时,才真正深入了解了评剧,并被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打动、吸引。剧院缺少鼓师的现状令他着急,而鼓师在演出中操控全场的那种很帅的“范儿”,也让他心向往之。于是,他提出了学习打鼓的想法。这个念头不仅得到了母亲梁荣的认可,更得到了剧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安排他随张义深学艺。
       甫一上手,张义深就发现,张哲对戏曲打击乐的领悟、接受能力非常强,很快就学会了基本要领。于是,一个急着教,一个急着学;一个倾囊相授,一个孜孜以求。张义深对张哲展开了每天三小时的高强度授课。三个小时连说带打对年事已高的张义深来说,在体力上是个考验,好在张哲没有辜负他的辛勤付出,对他交给的任务基本都能完成。仅三个月的时间,张哲就已经可以参与舞台演出了,用张义深的话来说,学得“不是一般的快”。
舞台,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方式。初上舞台,无论对张义深还是张哲,都是一次重要考验。
       刀小试 初露锋芒
       “第一次上台的感觉就是紧张,生怕自己打错了。”提起初次登台的感觉,张哲这样说,“还好没错……”说到这儿,一直严肃的张哲笑了,在那如他年龄一般明朗的笑容里,可以看到他第一次演出结束时的如释重负,以及首获成功带给他的自信和自豪。
此后,张哲在舞台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后来的演出中,他就可以一个人撑起前半场。在他学艺短短半年后,他就已经能够驾驭整场演出了。
       今年九月,《中秋泪》参加辽宁省第十届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张哲独挑大梁担任司鼓。本溪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特邀省内部分评剧专家观看演出,并在演出中征询专家们的意见,专家们对《中秋泪》的创排及表演都给予了肯定。提到司鼓时,专家们说“鼓很好,没有问题”。但得知鼓师学鼓才刚刚半年后,专家们都大吃一惊,纷纷表示难以置信。
省第十届艺术节上的成功演出,极大地坚定了张哲在戏曲这条艺术之路上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如今,他最大的愿望是,学成之后,要以司鼓的身份设计、指挥演出,为母亲打一出戏。以他的艺术潜质来看,这一愿望的实现不会让我们等待太久。相信到那个时候,不论是作为演员还是作为母亲,梁荣都将是最幸福的人。

        拜师仪式上,张哲按传统方式向师父张义深敬茶,行礼。发现好苗子的张义深是幸运的,找到好老师的张哲也是幸运的,在这对年龄相差半个世纪的师徒间,我们看到了本溪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而本溪评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更得益于我市文艺工作者对艺术不忘初心的坚持与坚守。因这坚持与坚守,本溪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在近几年来,穷全院之力排大戏,出精品,屡现佳作。因这坚持与坚守,张义深在古稀之年依旧走上舞台,为培养后备人才殚精竭虑,不遗余力。相较于技艺,这份坚持与坚守才是张哲这样的年青人更应传承下去的,因为这坚持与坚守会支撑他们,不辜负自己的天赋,不辜负师长的培养与期望,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久更远。

本溪日报2017年10月2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