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43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冠丽:挑起白派评剧的未来

[复制链接]

13

主题

21

帖子

10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08:13: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纪连海

     
受父亲这个从民国年间开始一直赶了几十年大车的车把式的影响,俺打小就喜欢评剧,尤其是酷爱白派评剧。

因为酷爱,就一直关注着白派评剧的动向。即使在白派评剧最为低沉的那些年代,俺也一直关注着。

先是在电匣子里面听,听白玉霜和小白玉霜的唱。后来则是在电视里面看,看刘萍这个小白玉霜的唯一的“正宗传人”的戏——尤其是她主演的《评剧皇后》。

听也好,看也罢,在某种程度上都显示出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当然,对只喜欢戏剧的很多朋友来说,这纯属题外话。但对于以教授历史为职业的俺来说,则是正正经经的题内话。

对于这些,略过不提。回过头来,仍然说评剧。

再后来,因为给同样酷爱评剧的岳父母买了几乎所有为小白玉霜生前所演剧目的音配像的光盘,认识了王冠丽老师这个人。

当然,那个时候,光盘外的我没啥名气,光盘里的王冠丽老师早已名声鹊起——只是个教书先生的我认识她,一直忙于排戏、演戏的她不认识我。

直到那次应了戏剧界大名鼎鼎的张永和老师的邀请,前往梅兰芳大剧院看戏,才算是真正认识了白派艺术的第四代传人王冠丽老师,才算是真正领教了王冠丽老师作为白派艺术的第四代传人的深厚功底。

自那以后,在各种场合与王冠丽老师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虽然此时已同样忙碌的我在剧场里只看过王冠丽老师的《珍珠衫》和《金沙江畔》两出戏。

时至今日,一想到白派评剧,恍惚间眼前就会闪过王冠丽老师的影子——因为,我知道,王冠丽老师,也只有王冠丽老师,才能挑起白派评剧的未来。

能够挑起白派评剧未来的人,必须得做好推陈和出新这两件事。不能推陈,就不能说你是白派评剧的传人;不能出新,就不能让更多的年轻戏迷爱上白派评剧。二者不可缺一,二者缺了哪一点,白派评剧都没有未来。

而王冠丽老师恰好把推陈和出新这两件事做到了极致。

先说推陈。

由于个人资质的原因,每个人的嗓音和腔调都难以被他人模仿。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一直在被模仿,从来未被超越。虽然现在的模仿秀栏目一直很火爆,但那种节目纯粹是图个热闹而已,真正内行的人还是能够看出听出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些许差异。而这,恰恰是人们只喜欢某个戏剧大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但凡了解白派评剧的人,都知道白玉霜老师的戏很难被她人模仿,即使是小白玉霜老师的戏跟白玉霜老师的戏也有很大的不同,就更甭提白派评剧的第三代传人刘萍老师了。

王冠丽老师有着她独特的诸多优势。王冠丽老师把为小白玉霜生前所演剧目进行音配像工作当作学习继承白派艺术的绝好机会,几十遍、上百遍地听录音,仔细揣摩唱腔、道白的气息运用、发声归韵及内在情感的律动。

早年学过京韵大鼓的白玉霜老师成功地将大鼓的旋律巧妙地融入评剧唱腔,从而丰富了评剧唱腔的表现力。为了把白派评剧传承下去,王冠丽老师则特意拜骆玉笙老师为师,专心致志地向骆玉笙老师学习京韵大鼓。

学习京韵大鼓出师后的王冠丽老师,再次回到白派评剧的舞台上。此时的王冠丽老师,非常善于把字唱出味道和唱腔浑为一体,很少特意耍花腔,把白派艺术的最高境界——唱即是说,说即是唱——很好地传承了下来。

再说出新。

出新的第一个方面的表现就是对旧剧本本身的改造。

由于时代和创作者本人的原因,素来以“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特征的“评剧”的剧本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很难避免一些缺陷与不足。这种瑕瑜互见,精芜并存的现象,不仅是评剧,在其他戏曲品种的传统剧目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在发扬和继承优秀艺术传统时,如何汰腐涤陈,使旧剧翻新,赋传统戏以新的生命,是戏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也是当今刻不容缓的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比如出自评剧鼻祖成兆才手笔的著名剧本《珍珠衫》(又名《循环报》、《王三巧》)中的女主角王三巧,就被塑造成了一个不安分守己、水性杨花、移情别恋的女子。而正是这些有悖于传统妇德的因素,最终导致了她自身美满婚姻的破裂。此外,这部剧本中还有一些情节也存在着不合情理的因素:如知县吴杰最后得悉王三巧与蒋德乃原配夫妻,念其夫妻情深,将三巧“完璧归赵”送还给蒋德。虽然吴杰与三巧是“半路夫妻”,但也相敬如宾,情感甚笃,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将自己的爱妻慷慨赠予他人,既不可信也不符合人物性格逻辑和生活常理。而这些致命的瑕疵在后来不同的改编本中始终没有突破旧本的藩篱,成为评剧舞台的一桩憾事。

而本次王冠丽老师主演的新版《珍珠衫》做了颠覆性的改造:新版《珍珠衫》以人物的行为线索编织故事,从罗德邂逅陈商酒楼对酌、偶然发现蒋传家之宝珍珠衫开始,很快就揭示出戏的矛盾冲突,加速了故事情节进程,环环紧扣,层层递进,不断把戏推向高潮。一改旧剧本冗长拖沓重复繁琐之弊端。此外,新版《珍珠衫》对原剧中的人物也做了新的诠释。主人公王三巧由移情别恋水性杨花,改编为受骗失身,强化了她痛悔自责沉重的内心负罪感。剧本不是一味地从道德层面给予谴责和批判,而是更多赋予人性关怀,为人物的性格走向和心理变化做了合理的铺陈。

出新的第二个方面的表现就是表演形式等方面的创新。

在新版《珍珠衫》的表演中,王冠丽老师一改以往戏路,融闺门旦、花旦的表演于一体,清晰地揭示出了人物温柔多情的性格特征,紧紧地把握住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变化与心路历程。将王三巧因受骗失身被休的惶恐与惊愕,再嫁知县吴杰后对前夫罗德的愧疚与自责,随夫上任惊悉罗德身陷官司,向知县求情的焦虑与恳切,都表现得层次分明,真切深刻,细致入微。使王三巧这个人物从被批判遭唾弃的对象,成为一个悔过自新、知恩图报的古代女性的典型形象,堪称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

出新的第三个方面的表现就是出台能够反映新时代的评剧新剧本。

在这一方面,我虽然没有看过王冠丽老师主演的讲述天津港东疆码头建设过程中,不同岗位的建设者把自己的梦想同实现中国梦联系在一起,面对重重困难他们毫不畏惧,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追梦》,但得知此消息后,还是为评剧的未来尤其是白派评剧的未来感到欣慰。

不继承无以说派别,不创新无以道未来。祝福王冠丽老师——这个能够挑起白派评剧的未来的人,在白派评剧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