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95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剧《母亲》7月6-11日首演连演6场 讲述北京故事凝聚

[复制链接]

63

主题

65

帖子

35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9 09:26: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评剧院全新创排的大型评剧《母亲》,经过全体剧组人员倾心打造,将于2015年7月6日至7月11日在中国评剧大剧院展开首轮演出,连演6场。

70年前,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中华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英雄母亲邓玉芬把丈夫和5个儿子送上前线,全部战死沙场。邓玉芬的伟大光辉形象,对反映北京人文精神,树立北京形象,刻画北京最美人物,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剧已入选“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北京市文化局已将评剧《母亲》确立为北京市重点打造剧目,并将本剧定为本年度北京市优秀剧目展演开幕剧目。

再现母亲形象 彰显大爱情怀

评剧《母亲》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故事发生在北京密云。抗日战争爆发让邓玉芬与丈夫儿子原本安定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也让他们沦落为日本鬼子统治下的亡国奴。为了民族大义,邓玉芬的五个儿子和丈夫毅然参军、援军,支持抗日,不幸英勇就义,铸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抗日战争中,是战士的血肉铸就了我们的和平。如果说战士把躯体交给了中华大地,那么悲伤和惨烈就都留在了母亲的心上。密云地区的敌后抗战就是全国抗战的一个缩影,英雄母亲邓玉芬正是千千万万母亲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她不仅是密云人民的母亲,也是全国人民的母亲。

《母亲》剧本灵感来源之一就是邓玉芬的雕像。母亲站在村头,怀抱一双军鞋,眼睛深情望向山口,期盼丈夫与儿子回归。中国评剧院创排《母亲》,就是期望能够塑造出一位壮美的英雄母亲形象,歌颂中华儿女坚韧、无私、百折不挠的精神,引导人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反对战争。通过对平凡人物、普通家庭的描写,以小见大,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弘扬爱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落实中央精神 弘扬核心价值

评剧《母亲》是中国评剧院响应习总书记号召,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出席抗日战争纪念活动时专门提到了邓玉芬的故事,他说道:“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随后,习近平在参加文艺座谈会时也提到:“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中国评剧院创排《母亲》,正是期望通过评剧艺术来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最直接体现。

评剧精英齐聚 共演主旋律大戏

为了能够将《母亲》完美呈现在观众面前,中国评剧院组建了强大的主创团队,云集了国内戏曲戏剧界顶尖的创作人员。该剧特邀著名编剧锦云执笔,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中国评剧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王亚勋,著名评剧作曲家刘文田以及东方歌舞团音乐总监赵石军共同担任剧音乐唱腔设计,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修岩担任舞台设计,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邢辛担当灯光设计。

编剧锦云先生向记者介绍,自己出生在白洋淀,父亲是八路军,从小就亲眼目睹日军的残暴。童年的记忆极大激发了自己的创作动力。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刻,邓玉芬的不幸遭遇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创作时自己对这位英雄母亲怀有无限敬意。希望这个厚实的好题材,能够加强中华人民对这段历史的认知,铭记历史。

张曼君导演向记者表示:一直想创造邓玉芬这样一个艺术形象,感谢中国评剧院给予这次合作机会。通过排练接触,发现中国评剧院不愧为国字头的文艺院团。首先在题材选择上就非常有担当,能够引起广泛关注。而且剧组也非常大胆,没有大量启用院里知名演员,反倒是很多的80后、90后,这些年轻演员的勤奋努力有目共睹,艺术修养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中国评剧院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剧院决策非常英明,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团队。

剧中母亲邓玉芬一角由国家一级演员、白派传人王平饰演。王平曾得到花月仙、李忆兰、谷文月、筱紫玉及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等老师的悉心传授,2013年拜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刘萍先生为师。代表作品有《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马本仓当官记》、《花为媒》、《良宵》等。本剧还启用了郑岚、张超群、于海泉、毛宗名、张国强、赵岩、盖学泉、王婧、毕虎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他们将与广大观众一起追忆和重温那段关于亲情、爱情,鱼水情的抗战岁月。

发挥评剧特色 展现艺术风格

中国评剧院是以演现代戏为主的国家级示范剧院,有着丰富的排演现代戏经验。而且评剧唱腔旋律优美、通俗易懂,表演也朴实自然,形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厚,不但善于表现人民生活,更有亲切民间味道,群众基础深厚。中国评剧院充分发挥优势创排现代戏《母亲》。

《母亲》视角独特。全剧以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的遭遇来反映这场伟大的战争,场上将不出现一个日本兵,集中笔墨来塑造母亲形象。

《母亲》艺术风格也颇见别致。时空自由,过去与现在,现实与幻觉、梦境、回忆相互交织,戏中人物皆出现在想象中,体现一种“间离”效果。全剧将省却不必要的交代,极少道白,以唱词来推动剧情发展和刻画人物。


张曼君导演在该剧的舞台呈现方式上也是下足了功夫,此次创作是戏曲现代戏发展的新探索,新尝试,充分体现了中国评剧院以演现代戏为主的国家级示范剧院的建院方针以及“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步”的剧种发展理念。

此外,在背景铺垫方面,剧中还适当引用当年的民歌及其相关元素,如:“民国二十六年,华北起狼烟”及根据冀东民歌“绣灯笼”而创作的该剧主题歌“望儿归”等,以增加时代感和真实感。该剧最终表现虽惨烈却不悲伤,重点体现的是高昂、雄浑、壮美、信心和胜利的积极情绪。

作为北京市的年度重点剧目,评剧《母亲》首轮演出结束后,不仅要作为开幕大戏参加北京市优秀剧目展演活动,还将于8月中旬开启华北五省市的巡演以及京郊巡演、周末场和进校园等。力争明年5月之前完成百场演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