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46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术在于不断创新 记评剧陈胜利

[复制链接]

804

主题

837

帖子

43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 06:34:3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艺术在于不断创新——记著名评剧演员陈胜利

杨泽柱

  日前,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与周恩来同窗的岁月》,这是天津电视台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而特别摄制的。在剧中,中国评剧院著名演员陈胜利饰演了周恩来的同窗李福景先生的中、老年。虽然,陈胜利的戏在剧中所占的分量不是很重,着墨不多,然而,陈胜利的表演却沉稳大度,一丝不苟,显现出极深厚的表演功底和较高的艺术素养。

  陈胜利1961年考入天津“火花”评剧团少年训练队,那年他11岁。由于陈胜利聪明伶俐,形象俊秀,嗓子棒,腰腿功也好,文武并重;加上他勤奋,刻苦好学,入学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由一年级跳到了三年级。他的胳膊因为练功三次骨折,至今还落下残疾。经受了考验的陈胜利,没几年的功夫就在同学中脱颖而出。

  陈胜利先后在《逼上梁山》、《柜中缘》、《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等戏中担任主要角色。他所塑造的林冲、岳雷、杨乃武等角色,形象鲜明,有血有肉,且唱、念、做、打等都有相当的功力。1981年,经廊坊地区著名评剧老演员王素秋的介绍,陈胜利拜中国评剧院著名小生演员、表演艺术家张德福为师。在张德福悉心指导下,陈胜利的艺技有了长足的进展,一板一眼,一招一式,无不显露出“张派”艺术之精妙,颇具乃师神韵。他声音坚实、明亮,唱腔旋律丰满,韵味浓郁,且扮相、身段、武功俱佳。比如,他在《无双传》的“访古”一场,把一个难度很大的“扔跪”动作,表演得舒展、自如,把书生王仙客的外表、内心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整个剧场是满堂喝彩。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中,陈胜利扮演杨乃武,有血有肉,性格鲜明,活脱脱一个举人。尤其是剧中的一段“道白”“……一个品字分为三口”,他念得准确、流利,一气呵成,真是“千斤道白四两唱”。

  1983年,陈胜利由廊坊地区评剧团调入中国评剧院,和许多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同台演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使他得到了锻炼,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1987年,中国评剧院成立了以中青年后起之秀为骨干的三团,陈胜利为之倾注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张德福先生赞许陈胜利:“胜利勤奋好学,思路敏捷,富有进取心和创造力。一个演员没有创造,就等于自我消亡。有了创造,就有了新的生命力。所以艺术的生命正在于不断地创造!”

  了解陈胜利的人都知道,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1985年,在陈胜利的倡导、组织下,中国唱片社、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评剧荟萃演唱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高占祥得知陈胜利为“评剧荟萃演唱会”做了很多组织工作时,赞扬说,振兴戏曲需要艺术家,也需要活动家。

  1992年由陈胜利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成立了“中华戏曲电视编导协会”,职能是为中华戏曲振兴呐喊助威。

  陈胜利说,最近我有些“跑偏”,去年摄制了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寇准》,同时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先生录制了二部长篇电视评书:一百讲《薛刚反唐》和三百六十五讲的《三国演义》(此部书还未完成)。他说:“有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不尽快动手抢救,恐怕会留下终生的遗憾。所以我得加紧干哪!”

天津日报-文化新闻-第7版-1999.3.15



符:
陈胜利
陈胜利,拜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张德福先生为师,他主演了评剧《花为媒》《无双传》等近百出大型评剧得到观众的认可。
   陈胜利1950年出生在天津,11岁便进入评剧艺术殿堂,主攻小生。他嗓音宽厚、明亮,唱腔旋律丰满,韵味浓郁,且扮相、身段、武功俱佳。在恩师的悉心指导下,陈胜利如鱼得水,艺技有了飞跃,演唱中,他的一板一眼,一招一式,无不显露出“张派”艺术之精美。

    1981年,陈胜利调入中国评剧院,和李忆兰、花月仙、花砚茹、刘淑萍、谷文月、刘萍、戴月琴、宋丽等新老艺术家同台演出了近百出评剧剧目。张德福先生曾这样评价弟子陈胜利:“胜利勤奋好学,思维敏捷,富有进取心和创造力。”原文化部老部长高占祥对陈胜利为评剧所做的工作给与这样评价:"振兴评剧需要艺术家,更需要陈胜利这样的活动家."

    陈胜利曾担任中国评剧院院长助理,评剧院二团团长、党支部书记,中国评剧大剧院经理、党支部书记;现任中国影视戏曲委员会秘书长。曾多次参加戏曲电视节目的编导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4

主题

837

帖子

43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1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 06:38:21 | 只看该作者

评剧张派艺术优秀传人陈胜利

陈胜利,国家一级演员,评剧张派艺术优秀传人,评剧理论家、活动家。

  陈胜利1950年出生天津,1961年考入天津“火花”评剧团少年训练队,那年他11岁。由于陈胜利聪明伶俐,形象俊秀,嗓子棒,腰腿功也好,文武并重;加上他勤奋,刻苦好学,入学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由一年级跳到了三年级。他的胳膊因为练功三次骨折,至今还落下残疾。经受了考验的陈胜利,没几年的功夫就在同学中脱颖而出。1981年天津火花评剧团改为廊坊地区评剧团,1989年改为廊坊市评剧团。     陈胜利先后曾在《逼上梁山》、《柜中缘》、《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等戏中担任主要角色。他所塑造的林冲、岳雷、杨乃武等角色,形象鲜明,有血有肉,且唱、念、做、打等都有相当的功力。
    1981年,经廊坊地区著名评剧老演员王素秋的介绍,陈胜利拜中国评剧院著名小生演员、表演艺术家张德福为师。在张德福悉心指导下,陈胜利的艺技有了长足的进展,一板一眼,一招一式,无不显露出“张派”艺术之精妙,颇具乃师神韵。他声音坚实、明亮,唱腔旋律丰满,韵味浓郁,且扮相、身段、武功俱佳。比如,他在《无双传》的“访古”一场,把一个难度很大的“扔跪”动作,表演得舒展、自如,把书生王仙客的外表、内心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整个剧场是满堂喝彩。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中,陈胜利扮演杨乃武,有血有肉,性格鲜明,活脱脱一个举人。尤其是剧中的一段道白“……一个品字分为三口”,他念得准确、流利,一气呵成,真是“千斤道白四两唱”。   陈胜利很好的继承了张德福的张派真谛,为评剧小生行当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更为日后培养新生代演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3年,陈胜利由廊坊地区评剧团调入中国评剧院,和许多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同台演出了一大批优秀剧目,使他得到了锻炼,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1987年,中国评剧院成立了以中青年后起之秀为骨干的三团,陈胜利为之倾注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张德福先生赞许陈胜利:“胜利勤奋好学,思路敏捷,富有进取心和创造力。一个演员没有创造,就等于自我消亡。有了创造,就有了新的生命力。所以艺术的生命正在于不断地创造!”
  从演员到活动家的蜕变
  陈胜利本来在做演员时就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更赢得了许多观众的认可。但是在事业上升期却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野。原来陈胜利从台前转到了幕后。
  这一重要转变绝非头脑发热,一时性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在评剧日渐式微的新时代,过去的经营理念早已经过时,探索一种新的符合时代特色的评剧经营之道不断在陈胜利的脑海中打转。评剧的发展要靠评剧艺术自身的魅力打动观众,但是在市场经济社会,评剧的市场更需要评剧人辛苦的去推广。
  这个时代不缺评剧好演员,更需要一些热爱评剧的专业人士不断把评剧推向市场,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评剧。现在评剧不行了,有点被抛弃了,尽管政府也对评剧有不少的资金支持,但是在宣传力度上大大降低。很多国内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从大众媒体中根本从未听说过评剧。他们生下来的接触的都是靠跑调、艳照、出位能走红的文化。根本没听过评剧,又从何谈起喜欢呢?他们对评剧有误解,以为评剧就是像京剧、昆曲那样的高雅艺术,其实它是很通俗和平民化的。虽然评剧落伍了,但是想当年全国人民就是拿这个当流行歌曲来听来唱的。《花为媒》、《刘巧儿》等精彩唱段传遍大街小巷,小到贩夫走卒,大到官商文人,嘴里都哼着评剧。评剧也难怪今天不行,这跟历史原因有关外,就是评剧没有被更多的人去了解和认识。
  陈胜利始终以振兴评剧、繁荣评剧、推广评剧为己任,一次次将评剧不断推向一个个小高潮。然而毕竟个人能力有限,评剧的伟大复兴需要更多像陈胜利一样的人不断进取、默默为评剧无私奉献。
  陈胜利以其自身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人脉资源,为评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1985(或1986)年,陈胜利率先倡导、策划、组织了全国性评剧名家演唱会——《评剧荟萃演唱会》,让六岁红、羊兰芬、莲小君、花月仙、李忆兰、邢韶瑛等数十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重登舞台并录音和录像,使之成为文化革后评剧名家演唱会的开端经典之作。
  1999年,陈胜利任中国评剧大剧院法人及经理,筹划了《纪念新凤霞逝世一周年全国评剧名家演唱会》,让数十位来自祖国各地的新派优秀传人走上了首都的舞台。2000年又筹划《新千年全国评剧名家演唱会》,让花派创始人花淑兰、筱派创始人筱俊亭、以及阔别北京五十年的小花玉兰等老艺术家在北京一展风采,活动后都相继来出版光盘,一时成为评坛相继传送的梨园佳话。从2004年开始陈胜利又担任中国评剧院二团团长职务。
  2007年,陈胜利主办名家版《雷雨》,为了是培养观众,让真正喜欢戏曲和评剧艺术的观众走进剧场。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陈胜利策划和筹拍了评剧艺术电视连续剧《刘巧儿后传》《雾峪村的故事》,并在《刘巧儿后传》中出演男主人公赵柱儿,支持了相关部门对《包公系列》、《秦香莲》的拍摄,参与了评剧电视剧《生死场》的统筹,制片,以及重要角色演出,2008年,他所筹划和改编的评剧艺术电视连续剧《花为媒》受到广泛关注;在他身兼中国评剧大剧院经理和中国评剧院二团团长时,他带领演职员工,苦练基本功、开拓评剧市场,让郑岚、王婧、张超群、于海泉等一批评剧新秀脱颖而出。
  到了今天,陈胜利依然四处奔波,夜以继日的为评剧的宣传不辞辛苦。他在深圳“戏聚星期六”中,为评剧呐喊助威。难怪原文化部老部长高占祥对陈胜利为评剧所做的工作给与高度评价:“振兴评剧需要艺术家,更需要陈胜利这样的活动家”。
  从国营到民营剧团的跨越
  陈胜利是一个工作上要求非常严格的人,因而给人的感受是不好接近。但是笔者第一次认识陈胜利时,是今年他刚过完60大寿。他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肃,非常可亲的一位艺术家。虽年满60岁,可似乎与“花甲”一词难以联系在一起,他看起来和中年人无异,可依然保持着青年人的精神和活力。步入花甲之年的他依然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他退休后来到北京凌空评剧团担任艺术总监职务。
  他之所以来到民营评剧团,除了被团长刘建国的执着和精神感动外,陈胜利更想通过富有灵活机制的民营评剧团培养当下年轻的演员,造就一批新一代的评剧接班人。干了一辈子评剧事业的陈胜利曾想在国营院团试行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可一直未能如愿。直到退休之后,他凭着自己的艺术水准、借助自己的人脉资源、靠着满腔的评剧热情,挥洒着青春热血。近年来,北京凌空评剧团通过不遗余力地推出新人,实现了评剧艺术的传承。
  当下评剧并不景气,又面临文化体制改革的考验,许多国营院团只能靠政府补贴过日子,市场应变能力极差。然而作为评剧新生力量的的北京凌空评剧团在陈胜利的带领下极富活力,成立刚刚三年的剧团已经在全国形成强大的影响力。陈胜利认为,剧团之所以能够在评剧表演市场处于滑坡阶段逆势而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贴近群众,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陈胜利不断开拓市场,为民营评剧团闯出了一片新天地。担任艺术总监以来,恢复上演了多年未见舞台的经典剧目,传统名剧《无双传》和评剧现代戏《野火春风斗古城》一经上演,便引来业内热切关注。   本着恢复鲜见舞台的经典名剧、实现继承发展的宗旨,让新生代青春靓丽的演员体验传统评剧的魅力,扎实基本功;通过名家强强联合的演出模式开创出了一条市场之路;在做强做大的基础上,在传承的原则上,打造独一无二的原创戏《绿色恋歌》和《灶王爷》等。一个是青春靓丽的造型舞动传统魅力,一个是强强联合的传帮带,一个是自创剧目的成功,让北京凌空评剧团在评剧界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民营剧团灵活的市场机制和管理模式,加上陈胜利经营管理经验和创新思维,让他大显身手,此时的北京凌空评剧团越来越感受到文化体制改革带给他们新的生命力,越来越享受到新型体制下的新成果。
  花甲青春舞动凌空
  现在年轻人喜欢戏曲的不多,从事戏曲的更是少之又少。对于还未成人的90后就更不用说了。陈胜利花甲年龄,却迸发着青春活力。在他的培养和哺育下,一个个评剧新生代演员逐渐能够挑起大梁。   人们一直以为这些俊男靓女们只是评剧团里的花拳绣腿,用到舞蹈时出来凑凑数。实际上错了,这些小演员们不论男女不但长得漂亮而且也都有些功夫。通过这些我们就能想象出这绝非一夕之功,他们长年累月排练的镜头时时在我脑子里盘旋。因而他们不是花架子,而是拥有真本领。
  不管什么原因这些孩子选择了评剧路,至少他们在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奉献青春。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显然他们是单薄的,是无助的。他们不需要可怜,只是他们更应该得到更好的尊重和发展。国家应该在培养小戏曲演员上更要加大力度。
  陈胜利一遍又一遍的为演员示范各种动作,他一忙起来连水都顾不上喝。评剧青春朝气的新生力量更是见证了陈胜利不懈的追求。通过老艺术家与青年演员的密切传承,凌空正以最具活力的新生剧团绽放在评剧百花园中,评剧也将永葆青春。

评剧名家喜彩莲李忆兰陈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