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4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剧的脊梁

[复制链接]

37

主题

45

帖子

22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22 11:1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津申未 于 2019-4-13 07:49 编辑

                                         评剧的脊梁
                                                                  天津申未
         我们满怀喜悦跨入新的一年,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依然豪情满怀。 金秋十月,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举办了青年队百日集训剧目汇演引起社会各界极大轰动,广大观众和评剧爱好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睹好戏,有的连看多场还意犹未尽。天津市政府文化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形成了评剧以前少有的壮观局面,就像是迎来了评剧文化艺术的盛大节日。
经过六年多的学习锻炼,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孩儿班”成长了,成熟了,成为青年队。他们成为现今评剧舞台上的一支最年轻的朝气蓬勃的生力军。十几岁的孩子挑大梁像模像样的唱大戏,真是让人们喜出望外。他们演出十几场大戏场场成功,他们演绎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在这样的时刻,最感到兴奋和欣慰的是培养他们成长,教授他们演艺的老艺术家们和老师们。
在这些老艺术家中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名字:赵德明、金倩、李克泰、 王金章、小鲜灵霞等,如今他们的年事已高都过古稀之年。照理说这个年龄,他们本应颐养天年,但他们依然英姿勃发,不忘初心,为评剧出力奔忙。
赵德明老师已是耄耋之年,他的步履矫健腿脚利落,行走速度能赶上年轻人,真是让同龄人羡慕莫及。他思维敏捷文笔好,经常伏案工作,写出很多好剧本好文章,曾发表多部论著,还经常外出讲座宣讲评剧,他参与改编多部评剧剧目可谓劳苦功高。
金倩老师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莲小君的甥女 ,评剧爱派亲传弟子。她的演唱基本功扎实 ,声腔清脆动听,善于以气托腔 ,吐字真切,表演动作优美规范,气质高雅大方。如今的金倩虽已古稀之年但宝刀不老,仍在呕心沥血地培养评剧新人,她为传承爱派艺术,培养爱派新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金章老师是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他的演唱功底深厚,曾主演多部剧目,塑造了许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在评剧“人面桃花”中边唱边题写诗句的精彩表演显现了他表演的深厚功力。他能演能导,他耐心辅导学员们学习唱戏很见功夫。
李克泰老师是著名的评剧老生演员,他的演唱融京剧清新明快,简洁规整的风格于评剧中形成特有的风格。如今的李克泰为传承评剧不辞辛劳,他的指导简明深刻,颇具学者风范。
评剧艺术大师鲜灵霞的亲传弟子小鲜灵霞老师虽年事已高,但她悉心指导学生亲自示范,俏丽风格不减当年。
张金良老师的嗓音淳厚,行腔委婉,在宗魏荣元唱腔技法的基础上,又吸收兄弟艺术的营养,丰富评剧男声唱腔。其演唱苍劲铿锵,念白字清句明,富有激情,指导学生非常热心。
这些老艺术家悉心培养年轻人,他们培养教导学生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在教学中对一声一腔,一招一式都中规中矩,严格要求。他们给学生讲要领做示范不厌其烦,随时纠正他们的声腔道白。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规范的演艺基础。每当年轻人演出,他们亲自把场督阵,不顾劳累,忘记年事已高,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比孩子们还有紧张。学生有了进步,取得成绩,他们由衷地高兴,对孩子们他们真是满心希望满心爱。他们的辅导耐心细致,一丝不苟。他们的点评精简到位,切中要处。他们的建议实用可行,他们教授指导效果显著。他们对年轻人不仅仅是艺术上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培养。从行为礼貌,情感作风都有着良好的熏陶和示范规范作用。他们的努力耕耘播种开花结果了,百日集训佳绩频传:十多出经典大戏流派纷呈,大放异彩,出出大戏硬梆梆立得住,一群年轻人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传承评剧他们劳苦功高。
这些老艺术家对评剧爱的真挚执着,一无反顾。他们的艺德高尚,艺术功底深厚。他们见证过评剧的发展与进步,感受过评剧的成功与辉煌,经历过评剧的挫折与低迷。他们深知自己从事了一生的戏曲事业得发展,评剧得后继有人。他们虽年事已高,责任心非但不减反而更加紧迫。他们把评剧的传承发展作为刻不容缓的使命,在他们心里“戏比天大”。他们为了评剧奉献了青春年华,奉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如今为了评剧事业,他们依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们把优秀的传统,精湛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一辈年轻人。这是真传,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自觉自愿,不计时间不讲报酬,这份真心真情真功夫是无价的,这是金钱买不到的。这些老艺术家给年青人做出榜样点燃心灯,又像航标灯指引他们前进,培养他们成长。
这些老艺术家们的言传身教给孩子们以良好的影响,深刻的印象。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对于事业的热爱,对于艺术的钻研,对于艺德的修养。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学到了执着坚韧。他们用自己的演艺,用自己的传授来实践评剧的传承发展,改革延续。孩子们在他们身边成长,学习他们的艺术,学习他们的艺德。学生们明白了唱戏绝不单纯是谋生的手段。而是自己对所的热爱的戏曲事业的一份选择,这是一份责任和义务。老师们面对面,手把手,口传心授耳濡目染教会他们的怎样做人如何演戏,对他们的成长进步十分有益。学生们逐步明确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懂得了“戏比天大”;知道了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领导和老师的关怀培养,感谢同学伙伴的真诚合作,也感谢自己的辛勤努力。在他们行为做事,举手投足间都隐现老师的身影,他们的成长成功老师们功不可没。孩子们得到了真传,就像雨露滋润的小苗茁壮成长,有了这些老艺术家评剧才能够生生不息,世代相传。他们才是真正的评剧人。 我们欣喜地看到:评剧大树枝繁叶茂,金秋桃李挂满枝头。
这些老艺术家们耐心地给学生讲故事说人物,引领他们理解人物贴近生活演绎人物。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排演出高质量的评剧。在百日集训汇演以至之后,白派团青年队演出的十几出大戏中,年轻人都不是简单的学唱模仿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演绎出许多个性鲜明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教戏中教导他们学好戏更要做好人。他们的教授是有效的,评剧传承是成功的。
我们迎来了评剧的春天,感受到评剧的春风拂面,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这些老艺术家们他们经历了学艺的艰辛,经历了评剧发展的曲折过程,享受过见证过评剧的辉煌,经受过评剧低谷的阵痛,面对过评剧传承发展的困惑,他们亲身体验感受到评剧的酸甜苦辣。他们懂得评剧的价值和存在的社会意义。在他们学习演唱评剧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传承评剧的使命感。评剧不再单纯是他们谋生的手段,评剧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评剧他们学的真,爱的深。尽管前进的道路是坎坷艰难的,但他们深知社会要发展,社会主义的戏曲文化要发展,这是历史赋予的使命。他们有明确的目标,有使命感,所以尽管年事已高但宝刀不老,依然想着评剧,为着评剧想方设法付出努力,使人们不由得想起:“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就是这些平常人做着不平常的事业。一人一事,众志成城,虽在添砖加瓦却能筑成大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自己的历史也是在评剧史册上留下辉煌的一页。
这些老艺术家们把自己的经历经验告诉给学生们,把他们对评剧的热爱执着传承给学生们。正是这种传承,老一辈真正把评剧传递给了学生。他们用心血哺育了青年人的成长。真是可歌可敬。也许他们在众多的评剧前辈艺术家中只是平常的一位,但是在评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评剧传承的大业中,他们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是他们铺垫起了评剧大业的坚实基石,建筑起了评剧高台大厦。他们对评剧的支持,对评剧大厦的支撑那么竭尽全力,坚定不移,矢志不渝。他们把自己奉献给评剧,使自己融入评剧,当年舞台上他们光彩照人;今日他们初心不变仍然奕奕发光。他们这些真正的评剧人,进而成为“评剧的脊梁”。只有在这样的好时代,有这样的好条件,这些老艺术家们才能晚年有为将自己积累了大半生的丰富经验传给后人,了却他们的宿愿,让评剧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完成评剧传承的大任。
这些老艺术家们他们用自己的大半生积累了丰富的评剧艺术底蕴。如今虽然他们年事已高仍壮心不已,初心不改,把评剧的传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他们把自己丰富的舞台艺术和可贵的艺术品德毫无保留的传承给年轻一代。如今他们精神矍铄,宝刀不老。他们每个人都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更有一颗年轻的心。 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评剧,志远功高  。他们不愧是真正的评剧艺术家,因为有他们的传承扶植才能新人辈出,评剧才有希望。他们是评剧的继承者,也是评剧的传承人。这些老艺术家是国家的民族的宝贵人才,他们的高尚的情操精湛的艺术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真正是评剧的脊梁。
看到他们想起他们,我们油然而生敬意。
让我们为这些可爱可敬的艺术家们送上深深的祝福:祝福他们健康长寿,艺术之树常青!

                           
                                                                                                          2019.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