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奶奶聊评剧
《芬奶奶评剧之窗•第124期》今天简介评剧名家刘萍
刘萍1942年出生在北京,1959年考入中国评剧院第一期学员班。在校受到了张润时、喜彩莲等老师的严格训练。曾排演过《李香莲卖画》《杜十娘》《井台会》《借当》等剧目。
刘萍在六十年代初,有幸欣赏小白玉霜的演出。小白玉霜曾在《生活的凯歌》一戏中饰演女书记高霞,有一次因病不能参演,领导把这个艰巨的的任务交给了刘萍。
刘萍平时都在细心观察老师的风范,在短短三天之内突击排练,登台演出,获得广泛好评。当时的《北京晚报》特此报道说“十八岁的刘萍担当重任出演小白玉霜先生的高霞,很有白派风韵”。这次演出为今后学习白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萍在文革过后,积极恢复白派代表作品《秦香莲》。刘萍为了使自己的演唱更接近小白玉霜的风格,通过录音逐字逐句地学习声腔韵味。演出后深受好评,大家看到刘萍成为第三代白派传人赞不绝口。
刘萍随后上演了《杜十娘《第二次握手》《米酒歌》《评剧皇后》《丝线姻缘》还被拍成电影戏曲片。
刘萍是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获得者,白玉兰戏剧表演奖主角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刘萍以其低回婉转的演唱风格,深沉醇厚的大家风范独树一帜,誉满艺坛。刘萍即能继承流派传统,又有发展创造,且被戏剧界和观众一致公认为白派第三代传人。
刘萍早在少年时代就被评剧艺术片《秦香莲》所打动,迷上评剧。这部影片她看了又看,前后不下十余遍,尽管那时小刘萍还不知道什么叫白派,但在她年轻的心里却深深仰慕那位演秦香莲的演员小白玉霜。
刘萍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刘萍由高中考入中国评剧院学员班。她的扮相清秀,嗓音甜美、宽厚、明亮。据此,教师们侧重教她白派剧目和演唱方法。
刘萍由于天资聪慧,加上刻苦,她很快登台演出了《杜十娘》《李香莲卖画》和《闯宫》等戏。一年后,她调到中国评剧二团,得以在深深仰慕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小白玉霜的身边学习和演戏。
刘萍适逢北京市举办青年演员调演,她主演了《生活的凯歌》,并获得优秀青年演员奖。小白玉霜看了刘萍的演出,感到她的嗓音、气质都很适合演白派剧目,这更鼓舞、激励了刘萍学好白派的信心。
刘萍凡是小白玉霜排戏、演出,她总在一旁默默观看。通过听小白玉霜的唱片,用心学会了《秦香莲》《朱痕记》的唱腔。
刘萍的艺术道路上,最幸运的是小白玉霜向她真传亲授了《灵堂会》,这出《灵堂会》是她向老师学习的第一出戏,也是最后一出戏。但是刘萍并未丧失信心,决心要把白派艺术发扬光大,流传于世。
刘萍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评剧院推出了由刘萍主演的《秦香莲》,一炮打响,连演两百余场,场场爆满,轰动京城。观众纷纷称赞:“小白玉霜——风韵犹存”、“白派有了第三代传人”!
刘萍此后,她又恢复演出了《杜十娘》《朱痕记》《闹严府》《珍珠衫》等白派传统名剧。
刘萍在新创剧目中,主演了《第二次握手》《米酒歌》《成兆才》《评剧皇后》《花街》《姐妹皇后》等戏。她在《米酒歌》里创造的罗三姐形象更是锦上添花。刘萍的代表剧目《二愣妈》,这是一出大型评剧轻喜剧,刘萍饰演二愣妈,她把一个鲜活可爱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形象演的活灵活现,精彩的演出得到了观众热情的赞扬,戏剧专家们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刘萍对白派演唱风格有了新的发展。她主演的《丝线姻缘》还被拍成电影艺术片,上映后反响热烈。
刘萍获奖无数,1982年演出《米酒歌》荣获北京市新创作剧目优秀表演奖;1983年演出《评剧皇后》获北京市新创作剧目优秀表演奖;1985年3月获第二届戏剧演员梅花奖,她还举办了《独唱音乐会》专场。
刘萍1983年参与排演了新编评剧《评剧皇后》,对于刘萍来说,这出戏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因为在这出戏中,她扮演的正是评剧白派艺术的创始人白玉霜,演出后火爆京城,好评多多。
刘萍在1997年获中国戏曲节优秀表演奖、上海白玉兰奖。2009年被评为评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刘萍非常重视培养人才,为传承发展评剧“白(玉霜)派”艺术,2022年1月12日,收徒暨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国家一级演员李宏。
刘萍收徒仪式在北京嘉里中心举行。本次收徒仪式得到了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党组的大力支持,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于峰、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主任关波、副主任孙志刚,以及评剧“白(玉霜)、新(凤霞)、魏(荣元)、马(泰)”四大流派的非遗代表传承人莅临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刘萍还为徒弟赠送了自己的画册、演出资料等。并希望弟子们认真学习,把‘白派’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刘萍为了更好的传承白派,退休后她不但坚持演出、讲课教学,而且还培养了众多白派弟子。她的弟子有王冠丽、王平、小刘萍等,这些优秀白派传人已经成为当今评剧艺术的佼佼者。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