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42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评剧三次大飞跃 第二次

[复制链接]

804

主题

837

帖子

43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3:0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评剧三次大飞跃 第二次北京评剧三次大飞跃     第二次
                    张玮 冯霞 孙民
    第二次飞跃是全国解放初期,它以主管文艺的领导和新文艺工作者主动帮助评剧为特点。
    这次飞跃从马少波。江新蓉给再受社排演《九尾狐》开始。排演非常正规,既有科学的导演计划,又有精彩的导演构思。特别是由小白玉霜担纲主演,使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在导演帮助下,小白玉霜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外表美丽内心恶毒的地主婆。这个角色年龄跨度大,很不好掌握,由新寡到老姐,表演层次清楚,性格鲜明,不温不火,既媚且刁。比如有这么一段戏她是这样表演的:她要到后花园去引诱被她关在地窖里的栓子,出门前,她兴冲冲地打开柜子,挑了一件红袄穿在身卜,对着镜子一照觉得不妥,哪有小寡妇穿红戴绿的,于是又拿起一件自褂子套在身上,还装模作样的往头上插了一朵小白花,对镜子一照觉得丧气,于是又拿起一朵小红花,在手里玩弄了一下,凑到鼻子前闻了闻,面带淫邪的笑容,这才一步三摇地从屋内扭出来,一直扭到台日,来了个斜身站定,右手叉腰,抿嘴一笑的亮相,然后才向后花园走去。
   《九尾狐》在北京引起很大轰动,北京戏曲界的专家纷纷发表文章给予极大鼓励。如景孤血在《仇尾狐)观后》一文中写道:“这个戏不管是从内容上说,从形式上说,从演员的舞台作风上说,都是很好的。《九尾狐》是1949年新评剧较好的一个创作,也给评剧带来了新的生命。” 沈彭年在《<九尾狐>演出》的一文中说:“《九尾狐》演出成功的地方,是这个戏的排演对全体演职员所起的影响。” 如给老白玉霜拉了十几年大弦的焦景俊认为新戏与他无关,怎么都吃饭,对新戏光说怪话,反对戏里加新歌,说人家要听歌就不到这里来了,但当他看到马少波、江新蓉耐心的工作后,他转变了,拼命练新歌,累病了还坚持工作。张梦庚在《<九尾狐>演出一瞥》中说:“《九尾狐》教育了观众,启发了观众的阶级觉悟,大家希望经常看到再受社演这种新戏,把这种精神保持下去,贯彻到今后的新戏里去。”
    继《九尾狐》之后,京城还有两个影响最大的戏,一个是《刘巧儿》,一个是《小女婿》。在这里对《小女婿》多说几句。《小女婿》是东北戏改的成果,再受社在北京搬演后立刻引起轰动,出现了两多现象,一是进剧场看戏的人多,一是听广播的人多。小白玉霜在 冲女婿》中有两段著名唱段,一段是“鸟人林、鸡上窝”,一张嘴观众就鼓掌。另一段是“我十九他十一”,唱得清脆流畅,每唱至此,都有掌声。小白玉霜是很幸运的,这一时期她演的几个现代戏,都受到名人的指导。除马少波为她排演《九尾狐》外,洪深和马彦样给她排演了 忏年冰河开了冻》。演《小女婿》时,又及时受到了欧阳予倩的指点。她演的这三个戏,都是经得起推敲的,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一时期,还有一些喜爱评剧的有识之士,纷纷来到评剧团帮助排戏。比如牧虹,他曾给评剧团导演了《罗汉钱》,彩排时他邀请与他同在中央戏剧学院工作的吴坚和冯霞给演员化装。那时剧团是很辛苦的,常常是散了夜戏后利用剧场排戏或彩排新戏。前去帮忙的人,也是很清廉的,他们忙碌了大半夜,不但分文不取,连日夜宵也没吃,就骑着自行车在徐徐晨风中,从南城骑回北城的棉花胡同。夏淳、王雁、陈永祥、苏丹、张 帮助新凤霞在《刘巧告状》的基础卜,又重新加工排练了《刘巧儿》,使这个戏的质量大为提高。一时成了各评剧团照搬的样板。苏民、张定和。杜宇帮助李忆兰排演了由王亚平编剧的《女教师》,使这个戏在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演出三等奖,李忆兰获演员二等奖。这是北京评剧首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它极大地鼓舞了评剧进一步搞好现代戏的信心。专家的到来,给评剧注人了新的活力,使北京评剧的表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评剧在社会上的影响与日俱增。戏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除它的娱乐性外,对观众的教育作用,也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为鼓励多演新戏,政府适时地实行了减税政策,凡全部演新戏的,减税二分之一,新老戏交替演出的,减税三分之一。于是擅演现代戏的评剧,纷纷组建新团,几年时间评剧团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到五十多个。其中不乏非常有名的剧团,如莲剧团。再受社、凤鸣社、幽兰社等。这些剧团都为首都的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为了让历史记住它们的足迹,现将我们知道的剧团的名字记录于后:永兴社、双金社、如意社、复盛社、群英社、艺工剧团、首都实验评剧团。新生评剧团、新艺评剧团、群众评剧团、爱评剧的林评剧团、民众评剧团、燕京评剧团、荣冠评剧团、团结评剧团、更生评剧团。新都评剧团、前锋评剧团、艺华评剧团等。知名演员有:小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鸿巧兰。芙蓉花、花砚斐、曹芙蓉、曹金福、小玉凤。吴佩霞、美龄侠、鲜灵芝、小花玉兰、花砚樵。小喜彩莲、新虹霞、李秀清。喜彩受、新美艳、朱丽霞。小灵霞、吴艳霞、花翠仙等等。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下,一些市属剧团下放到郊区县,以新凤妹为首下放到海淀评剧团,以金艳霜为首下放到门头沟评剧团,以鸿巧兰为首下放到昌平评剧团,以王琳为首下放到大兴评剧团,以李如茵为首下放到通州评剧团,以邢韶英为首下放到宣武评剧团。评剧团如同一张大网,覆盖了整个北京市,包括远郊区在内的广大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上评剧。如海淀评剧团,几乎走遍了京郊所有生产大队。他们边演出边辅导,使评剧之花开遍京郊大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