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65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芬奶奶评剧之窗•第95期》~王曼苓

[复制链接]

875

主题

1192

帖子

516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9 08:40: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芬奶奶聊评剧
《芬奶奶评剧之窗•第95期》今天简介评剧名家王曼苓   

   王曼苓1940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艺人家庭,她的祖父是河北梆子演员,艺名叫王达子。她的父亲和母亲是京剧演员。因此,她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成了个“小戏迷”。   

   王曼苓9岁开始学习京剧,11岁时改学评剧。13岁即初露头角,15岁成了河北丰润县评剧团的主要演员。   

   王曼苓1954年夏,到了宁河县评剧团工作,正式挑梁唱戏,在该团的两年时间里,演出了《铁弓缘》《花木兰》《白蛇传》《人面桃花》《情探》《刘巧儿》《红娘》《赚文娟》《擦亮眼睛》等剧目,1956年,参加天津专区汇演获得表演二等奖。   

    王曼苓1956年6月到长春市评剧团工作,1962年去白城拜菊桂笙老师为师,1983年又拜新凤霞为师。1984年,王曼苓凭借评剧《密建游宫》夺得首届梅花奖。   

   王曼苓师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菊桂笙、新凤霞。曾任长春评剧院名誉院长,吉林省青联副主席,吉林省、长春市文联副主席,吉林省人大代表,省、市劳动模范,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   王曼苓扮相俊美,气质超凡,基本功扎实,文武兼优,表演明净大方,塑造人物真实细腻,具有大家风范。   

    王曼苓在演唱上,她初学爱莲君,后学新凤霞。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她为适应东北地区观众的欣赏要求,她的演唱在爱派、新派的基础上形成了圆润甜脆、清新明快的演唱风格,评剧韵味醇厚,表演多姿多彩。    

    王曼苓主演的《密建游宫》《红色种子》《杜十娘》于六十年代被上海、北京灌制成唱片广泛发行。主演的《东风第一枝》《血书情》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已摄制成戏曲片。   

    王曼苓的代表作品还有《三节烈》《打狗劝夫》《花为媒》《大登殿》《秦香莲》《江风记》《状元打更》《杨八姐盗刀》《百岁挂帅》《牡丹亭》《琼花》《红色种子》《沙家浜》《杜鹃山》《密建游宫》《贵妃醉酒》《不准出生的人》《杜十娘》《三凤求凰》《梁山伯与祝英台》《金玉奴》等,每出戏都大受追捧。   

    王曼苓她的表演和唱腔博采众长、自成一派,形成了特有的鲜明风格,深受广大观众和业内专家的认可与赞许。从艺50多年,王曼苓先后主演了近百出传统和现代剧目。    

    王曼苓从艺数十年来,借鉴各家之长,刻苦钻研技艺,形成了明净、大方、真挚的表演特色。当时,为了演好《密建游宫》,她借鉴了京剧《贵妃醉酒》。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看了她的演出,给予很高的评价。   王曼苓的恩师新凤霞曾说:“曼苓继承了东北的演唱特点,又吸收了河北的细腻、花腔,发挥了天赋砂糖嗓、云遮月声音的特长,扬长避短,有所创新,这是难能可贵的”。新凤霞还画梅花相赠,剧作家吴祖光为画题诗:“岁寒未许东风管,淡抹浓妆得自由。”可见对其喜爱。   

    王曼苓总结了宝贵的演出经验,与年轻人分享。即使在退休后,王曼苓仍然关注着评剧艺术的发展。作为艺术顾问,她言传身教,使青年演员受益匪浅。 

  王曼苓爱戏成痴,她常常说:“现在我们评剧界年轻一代的一些精英骨干,确实很不错 ,我们需要的便是增加他们舞台实践的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评剧,继承、发扬这门传统艺术……”   

   王曼苓于2016年06月14日,入选2016年度“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