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44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评剧三次大飞跃

[复制链接]

804

主题

837

帖子

43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3:0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评剧三次大飞跃北京评剧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次大的飞跃。每次飞跃都把评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北京评剧三次大飞跃     第一次
                   张玮 冯霞 孙民
       第一次是白玉霜上海之行。这次的特点是受到上海进步文艺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在田汉、洪深、欧阳予倩等前辈的关怀下,白玉霜演出的剧目,有了质的飞跃。一改过去《老妈开磅》、《马寡妇开店》的演出面貌,出现了具有较强反封建色彩的演出剧目《潘金莲》。这个由欧阳予情编写的剧本,突出了潘金莲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比如其中有这么一段戏:当武松要杀潘金莲时,潘金莲敞开自己的衣襟,露出紧贴胸前的红兜兜,睁着一双明亮而幸福的眼睛,深情地对武松说:“我爱你!” 武松说:“我爱我的哥哥!” 说完一刀刺向潘金莲的胸膛,红兜兜如同一腔血喷涌而出。在潘金莲眼里,武大并不是她的夫君,是别人强把她赐给这个既丑又不幸的人,她恨透了这桩婚姻。而武松在她眼里不是小叔子,而是一个她所心爱的男人。所以当她看见武松手握钢刀刺向她的时候,她是流露着幸福的目光面对武松的。在潘金莲看来,宁可死在心爱人的手里,也不活在她不喜欢的人的身旁。她以自己心甘情愿的死,向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宣战。潘金莲这个形象,向千百万妇女姐妹呐喊道,为我们女人的尊严而活吧!其实白玉霜本人就是一个为自己争取独立的女人,她不屑那些工孙公子,而和戏班里一个打饶钱的男人私奔,去追求幸福的生活。在她充满辛酸的一生中,只有和情人私奔的那几个月才是最幸福的。因此,她非常喜欢潘金莲这个角色,把她演得活灵活现。让人气愤的是,当时上海的小报上,竟有人恶意攻击白玉霜,说在白玉霜的眼里冒着淫光。这个作者,连淫光与幸福的眼光者时)不清楚,还写什么狗屁文章。继《潘金莲》之后,白玉霜又编演了《阎婆惜》,这也是一出提倡妇女解放的戏。
    《潘金莲》的演出,使白玉霜声誉大增,引起左翼人士的极大关注,尤以洪深对她帮助最大,在洪深的倡议下,为她拍摄了电影《海棠红》。电影由王乾自编剧,张石);卜演,由舒绣文等大明星助演。如果说《潘金莲》、《阎婆惜》,是借用旧形式注人新意,那么《海棠红》则是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吃人的旧社会。故事写的是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评剧女艺人的抗争与控诉。剧中军阀凌辱她,妄图霸占她,逼得她活不下去,她愤怒地喊道:“世上许多不平事,俱都是以强压弱来逞凶。”这个戏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她在接近社会生活方面,走在了许多剧种前面,为同时代众多著名演员所不及。从历史上看,一个剧种或是一出戏,如果能够红在上海,就能红遍全国。《海棠红》继《潘金莲》之后在上海走红后,由于电影本身特有的功能,迅速在全国上映,使全国知道了北方有个了不起的剧种——评剧,知道了白玉霜,为日后评剧走向全国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评剧在上海引起巨大的轰动,也引起厂巨大争论。1936年在上海《大公报》副刊上,化名马二和客串的两位先生,对评剧进行了恶意攻击。他们在文章中说:“与I:海阔别八个月后,这次回来,使我最感觉奇怪的,即以前在北方不值方家一盼,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蹦蹦戏,居然在上海大走红运。几令尽人皆欲一睹为快……蹦蹦戏的唱词,粗俗鄙俚,……脱不了低级的趣味。” 言词恶毒,恨不能把评剧骂死。毕竟青山是骂不倒的。阿英与之针锋相对,他撰文指出:“蹦蹦戏是一种民众的艺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广大民众的需要,听到他们的呼吸”,阿英进而指出“最重要的是,和利用一切旧形式一样,我们也要利用蹦蹦戏的形式,创造新的作品,特别是反帝反封建的,来提高大众的艺术水准,以扩大民众的自卫精神。” 历史证明阿英是对的,而马二先生是大错特错了。在争论中,评剧让人更加认识了,更加重视了,更加喜爱了。白玉霜向世人宣传了评剧,这是白玉霜上海之行,对评剧的发展做出的最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