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96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唱百年评剧花为媒要排柳腔版

[复制链接]

804

主题

837

帖子

43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30 06:23: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传唱百年评剧花为媒要排柳腔版


本月,青岛市启动了地方戏曲剧种全面普查工作,众多扎根民间的戏曲迎来了春天。昨晚,传唱上百年的中国评剧院保留剧目《花为媒》,在青岛市区巡演数场后,来到即墨为当地观众献上精彩的戏曲表演,唤起了几代人美好的回忆。巧合的是,即墨柳腔传承人袁玲,早年曾拜已故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为师,而新凤霞与青岛地方戏又有着深厚的感情。袁玲说,为了纪念恩师和传承戏曲文化,他们将重新编排柳腔版的 《花为媒》剧目,让更多的青岛市民欣赏这一传统戏曲。

柳腔被誉为“胶东之花”

柳腔是青岛地区的汉族地方戏剧剧种,产生于清代中期的即墨西部,由民间说唱“本肘鼓”演变而成。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逐渐由说唱变为演唱,虽然形式简单、表演朴实,但因乡音浓郁、生动有趣而颇受欢迎。约在百余年前,又因受莱阳县四弦小调的影响,开始用四弦胡琴伴奏,并配以哨呐帮腔。初用四胡伴奏时,因无定式曲谱,琴师与演员不能完全协调,只能配合着往上溜,故称“溜腔”,后改为“柳腔”,即墨也因之被称为“柳腔之乡”。后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传入青岛市区,被誉为“胶东之花”。2008年,柳腔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为媒》传唱百余年

此次巡演剧目《花为媒》,是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评剧经典保留剧目《花为媒》已传唱百余年,不仅是中国评剧院的看家戏,在整个评剧界乃至戏曲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963年,中国评剧院将这出剧目拍成戏曲电影并在全国以及东南亚各国放映,新派艺术再一次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地区。全国各地的评剧女演员纷纷涌向中国评剧院学习,评剧新派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扬和传播。2013年,中国评剧院推出评剧精粹版《花为媒》,在现有舞台版本的基础上,吸收了电影版的精华,将二者完美整合,充分提升了该剧的艺术品质和观赏性。改版后的《花为媒》一经推出即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堪称保留剧目传承之范本。2015年,中国评剧院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力支持,成功举办了《花为媒》全国青年人才培训班,为经典剧目《花为媒》和新派艺术的传承积极储备优秀艺术人才,使之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半个多世纪以来,《花为媒》在评剧观众中已经留有深刻的影响,久演不衰,魅力不减。《花为媒》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观赏性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它反映了中国评剧院的最高水准,代表了中国评剧院的艺术风格,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经住了历史的检验。

2016-03-25 本文来源:青岛早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