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评剧艺术 名艺术家精心育新苗
评剧名家谷文月天津新区传艺术
日前(2016年9月19日)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应邀来到滨海新区汉沽文化馆,为文化馆少儿评剧传习班的小学员们授课。课堂上,谷文月从评剧艺术的要求出发,每一段唱腔都精雕细刻,一丝不苟。在表演方面,谷文月口传身教,亲自示范,不仅手把手为小学员摆架势,同时,还详细讲解一招一式的艺术内涵,让这些稚气未消的小学员受益匪浅,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后,谷文月还为评剧爱好者做了一场评剧艺术讲座。这是谷文月首次在新区公开进行评剧讲座。该讲座作为滨海市民文化大讲堂其中一场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戏迷们为老艺术家的魅力报以阵阵掌声。
符:记者专访
时报记者 也在此次讲座期间对谷文月老师进行了专访,畅谈其对评剧事业发展及新区评剧现状的想法与意见。 展演更能激发孩子积极性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关注到新区评剧发展的?
谷文月:应该是四五年以前吧,少儿评剧传习班的几个小孩去宝坻参赛,我正好是评委,我就看到桂霞(李桂霞,少儿评剧传习班指导老师)和小孩们。再加上第一次票友比赛的时候,田馆(汉沽文化馆馆长田宝荣)是金奖,对她就很有印象。大前年我就上这来了,一是给一个演出做评比,二是我们走基层,这三年就一直这么下来了,而且走得特别近。
记者:两届评剧新苗展演,您感觉有什么变化吗?
谷文月:第二届不是以比赛的形式举行了,而是展示。展演的话,孩子之间那种“较劲”少了,也没有因为排名的问题“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他们就会越来越热爱,这样也鼓励了他们上进的积极性。
记者:关于今后的新苗展演,您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建议?
谷文月:第二届结束之后我就想,到明年再搞我们可以有什么新形式呢。比如现在都是唱段,到明年能不能有点小片段,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表演;有老戏的,也要有新戏的,甚至田馆也想到我们是不是创编一个当代的正能量的新戏,给孩子们排一个,对孩子也有提高。这里既有老的东西传承,也有新的东西产生,才会一年比一年办得更好。
传承评剧最好通俗易懂
记者:您怎么看待评剧的唱腔、形式的创新?
谷文月:我师父新凤霞就是一个革新家,她创造了很多新板式和新曲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物的走向去创作,我觉得应该把师父的这点继承下去。1986年那会儿,咱们的戏曲已经受到了各个艺术门类的冲击,年轻人进剧场的不多了,所以我就想到用个人演唱会的形式。一是提高自己的功力,最起码得有两小时的唱段和盯下来的功力才行;二是我加进了西洋的乐器,这对我们戏曲是个推动;再就是把乐队搁在舞台上,之前乐队作为伴奏是在边上,演唱会乐队在演员后面,这样一来就让我们乐队也有感情,在台上就得激情饱满,对他们也是个激励。
记者:如今戏曲这种传统形式依然经受着各种艺术形式的冲击,您觉得评剧该如何发展呢?
谷文月:评剧是戏曲里的第二大剧种,曾经遍及全国各地,在“文革”以后长江以南的一些评剧团队就没有了,但是长江以北还是非常多的。我们的评剧最好的就是通俗易懂,而且是往普通话的方向走,不管南边、北边,只要懂普通话,就能听懂评剧。我们在传承评剧上讲究与时俱进,从创新的角度,不仅要让观众经常有新鲜感,也是促进各方面的共同提高,让大家一起往上走,发展好评剧。时报记者 范炳菲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老师简介 谷文月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首届戏剧梅花奖得主。1945年3月出生在河北省固安县,1965年毕业于北京戏校。曾受教于:喜彩莲、喜彩雯、花玉兰等老师,最终拜新凤霞为师,成为新派继承人中的佼佼者。 她正式拜师后第一个戏是《祥林嫂》,演出后即获成功,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看后非常感动。特意到后台向谷文月表示祝贺。之后她继续演出新派剧目《花为媒》《三看御妹》《杨三姐告状》。1980年她领衔主演的《杨三姐告状》拍成了电影艺术片,在全国发行,进一步扩大了评剧在全国的影响。谷文月的名字从此家喻户晓,此剧成为谷文月的代表性剧目。此后,她先后排演了《牡丹仙子》、《水冰心抗婚》、《弄假成真》、《银河湾》、《辛弃疾》、《渔火》、《离宫怨》、《香妃》、《甜嫂》等。在这些剧目里,谷文月不断吸收、创新、探索、实践,使她的演唱艺术得到了突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她清新质朴,强烈与轻柔兼济,以情带唱,以唱传情的演唱风格。被喜爱她的戏迷尊称为“谷派”。
谷文月的嗓音高亢,甜美表现力强,可谓“高亢中不失园韵,低迥里尤见清纯”,她在师承新派的基础上不仅把气声,轻声等声乐技巧融入评剧唱腔中,而是与音乐工作者率先创出了评剧的清板,蜻蜓调慢板。1986年首创了评剧个人演唱会,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和赞誉。1990年为中国举办亚运会再次举办独唱音乐会,为亚运捐助三万元。谷文月首创的独唱音乐会已成为了评剧演唱艺术的一种新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