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剧与现代戏
跟朋友聊天,经常会听到有朋友说看不懂戏曲,其实戏曲是最通俗,最接地气的一门艺术了,就拿京剧来说吧,可能是因为讲究韵律,辙口,听不懂吧,如果试着听惯了,对上口字熟悉了,就会逐渐发现,戏曲声腔其实是很丰富很美,戏曲所演绎的故事,也都是很精彩的,戏曲有独特的表演方式,讲究四功五法。一个高深的艺人,在舞台上娴熟地演绎人物,传递着一种独特的美,戏曲的魅力也正是来源于此。
如果说戏曲归于音乐类,那么我国的则是世界上音乐种类最多,声腔板式变化最多的国家,几乎每个省份都有好几个剧种,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了。
一种普遍的说法是把京剧称之为国粹,之所以这么称,我觉得博大精深,在不断的发展中,巧妙地汲取了各种剧种之长,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表现形式,足以代表中国的戏曲文化,虽然它很宽大,但归根结底,跟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它还是一种大众的俗文化,与其他剧种不同的是,京剧比较适合展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生活状态,但对表现现代生活方面远没有地方戏得心应手。
响应党的号召,从64年开始尝试了用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的一些戏,当时也出现了《黛诺》《六号门》《火烧望海楼》等一些优秀剧目,后来又尝试了声腔音乐改革的一批戏,形成了与传统京剧不同的一种现代样本,俗称样板戏,但那只是一个特例,也远没有地方戏,比如评剧演来顺手。
评剧自形成以来,就编演了不少现代戏,像《杨三姐告状》久演不衰,至今还在上演,成为历代名家的拿手好戏。
《杨三姐告状》是出戏保人的戏,它的精彩在于配角都很有戏,演绎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剧中不仅是大嫂五嫂,就是高贵和夫妇,杨厅长等等,都很有特色。五十年代,中国评剧院曾复排演出,引起轰动,到八十年代初期中国评剧院又集中当时顶尖力量,重新恢复了《杨三姐告状》也是轰动一时,80年中国评剧院来津演出时候,就随祖母看过,每一个演员都留下深刻印象,当时谷文月的杨三姐,赵丽蓉的杨母,张彦生的高占英,筱丽珠的费氏,王景明的高贵和,张少华的大嫂裴氏,苏纯飞的五嫂金玉,狄江的徐律师,刚立民的牛城,个个有戏,个个精彩。
当时演出时保留了大嫂的唱,同时由筱丽珠饰费氏的资料,也不多见,到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费氏就改为花砚茹扮演了。
如今80版《杨三姐告状》中的赵丽蓉 王景明 筱丽珠 张彦生等都已故去,张少华已涉足影视,演了不少可爱的老太太形象,花砚茹近九旬高龄,偶尔还活跃舞台,昔日的辉煌已成历史。
说起这个戏,天津评剧院马淑华的也颇具特色,以前在廊坊或唐山电台曾听过韩少云录音,印象中韩老师应该有全剧录音留下,也听过花淑兰的选段。
继《杨三姐告状》轰动一时,后又编演了《银河湾》《吹鼓手告状》《弄假成真》《高山下的花环》等剧,亦是影响非凡,特别是《弄假成真》不仅是中评的上乘之作。
《弄假成真》是当时中国评剧院为赵丽蓉量身定做的一出现代戏,也是赵丽蓉巅峰之作。赵丽蓉扮演小白鞋,刚立民饰演小诸葛,
在八十年代,中国评剧院还编排了一出《野马》,李维泉恒红主演,更有花月仙马泰加盟,为剧增色不少,这个戏的情节曲折,故事生动感动。在那时,在音乐、舞美上都有新意,使人耳目一新,所以一经推出,就引起轰动,其中有段母子对唱,很感人。在群唱的引导下,花月仙用低回婉转的声音唱出“只是这声音不再娇嫩”,巧妙地半句接半句的对唱,板式很慢,谆谆教诲的絮叨,到最后,花月仙用舒展柔和又急快的板式收尾,表现了母亲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和盼望儿子早悔改,听她的唱,如品尝一瓶陈年佳酿,回味无穷。
评剧《这样的女人》是八十年代,根据真实情况改编的,这个戏是由筱俊亭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很短,但非常受欢迎,舞台剧的故事是从钱大娘回家开始的,“人逢喜事精神爽”一段也只有几句,后来增加了前面的相亲情节,并增加和修改了主要唱段,拍摄成电视片,取名《小院风波》。目前电视片有出版发行,舞台剧当时在北京天津等地巡回演出,很是轰动,有影像资料留下,但只是至今未见
《闺女大了》天津评剧院八十年代编排的剧目,李秀云以浓郁的大口落子风格,演绎了一个幽默风趣的五婶形象,加上她用那种宝坻又掺杂着唐山口音的念白,真是绝了,特别是要彩礼一段,时快时慢,嘴皮子很俏,非常好听。加之幽默风趣的表演,很受大家的喜爱,所以这个戏每次演出都能满座。
八十年代天津评剧院还恢复上演了《妇女代表》,由新翠霞、六岁红、莲小君、王宝坤、羊兰芬这几位老艺术家合作演出,每个演员出场,都非常有彩,印象最深的是羊兰芬,叉着手,拿着一个大烟袋,摇摆着走出来,很有生活,很自然轻松。一段“扎针拔罐子我都会”的大口落子连说带唱,听着过瘾,每次欣赏都十分过瘾,戏也是百看不厌,百听不厌,这就是戏曲带来的独特的魅力。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评剧院曾两次集聚全团顶尖力量打造过两出现代戏:《金沙江畔》和《高山下的花环》,这两出戏都非常成功,《金沙江畔》五十年代演出,新凤霞、小白玉霜、马泰、魏荣元、张德福等人参加演出,八十年代又集聚全团力量复排,由谷文月、李忆兰等人主演,之后又排演了《高山下的花环》,李忆兰、谷文月、张德福、花月仙、小玉霜等等诸多名家参加演出,两出戏的声腔都是非常好听的。
文革后我所听过看过的评剧现代戏中,独对中国评剧院的《弄假成真》吉林评剧院的《邻居》天津评剧院的《闺女大了》这三出戏情有独钟,张桂秋在《邻居》里扮演的叶丽肖,李秀云在《闺女大了》扮演的母亲,都是那种贴近生活的角色。
张桂秋的《邻居》塑造的叶丽肖是个飞扬跋扈形象,唐山口音,面对新邻居,她还是文革的那套,与常奶奶闹矛盾,后来在邻居的帮助下,改变了观念,与邻居们和睦相处,其中“常言道人善有人欺”唱的霸气侧漏,“想当初”又唱的委婉低回,巧妙吸取其他剧种唱腔在里面,令人耳目一新。
(戏迷知音 根据电台聊戏录音整理汇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