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20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勿再以牺牲戏曲来追求歌剧了!

[复制链接]

804

主题

837

帖子

43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20:4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勿再以牺牲戏曲来追求歌剧了!


陈   钧
   

    近百年以来自西方音乐进入国门歌剧就成为音乐学子们的追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降,对民族新歌剧的追求成为一时之时尚。旧时中国没有西方式的歌剧,戏曲就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歌剧或歌舞剧。但是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们不满足于中国(其中许多人看不起戏曲,有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没有真正的歌剧)传统的歌剧,一种人总想创作内容是中国的,形式是欧州古典的歌剧;另一种人则要立足于创作中国民族的新歌剧。这两种对歌剧的追求均无可厚非,特别是后一种追求,创作中国民族形式的新歌剧是应当支持和鼓励的。无疑,中国需要运用专业作曲理念和方法来创作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新歌剧,这是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总是与戏曲的发展纠缠在一起,在某种意义上看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中国传统的歌剧就是戏曲,对于民族新歌剧的创作和发展来说,直接借鉴和吸收戏曲的形式最为方便,同时戏曲也是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但是,我以为以专业创作方式创作的歌剧与传统的戏曲虽然均可以歌剧称之,但却并不是一回事。戏曲虽然可以纳入歌剧的范畴,但一般创作的歌剧却往往不可能属于戏曲。其原因在于戏曲在存在方式、创作方式、基本形式、性质等诸多方面具有区别与一般歌剧的独特性,这绝不是简单的“以歌舞演故事”可以决定的。
    今年初天津卫视推出的大型原创戏曲真人秀栏目《国色天香》,节目以明星竞演的方式将戏曲与歌曲进行二度融合创作。短短数月,即收获极高关注度。据《网易娱乐》载,本周四,一场融入流行歌曲等现代元素,被大胆改编的著名戏本《牡丹亭》将被搬上北京交通大学天佑礼堂。届时,观众将以现代观感体验到六百年前“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的古戏曲魅力。这次改编的《牡丹亭》歌舞版里融入了《国色天香》几首人气改编歌曲,包括霍尊京剧版《烟花易冷》、黄龄越剧版《痒》、张远京剧版《卷珠帘》《女人花》,以及李玉刚(微博)演唱的《国色天香》同名主题曲。本次《国色天香》戏曲专场是由天津卫视《国色天香》栏目策划的“戏曲进高校”项目的首场演出。
    据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导演系的元玉讲:“《牡丹亭》歌舞版没有明星,不靠名角。全部由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校友志愿出演,只旨在通过加入现代歌舞元素,唤起同龄青年人对传统艺术的共呜,从而创新传统艺曲的生命力,传扬这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血脉。”歌舞版《牡丹亭》总导演孙铁麟也表示“《国色天香》栏目制作初衷纯粹为在中国青年人当中推广传统戏曲。这是节目制作的初衷也将是节目制作的目标。虽让青年人爱上戏曲,愿意了解戏曲文化绝非易事。但我们也会做不断尝试。”
    以上的消息报导中讲,歌舞版《牡丹亭》作为“戏曲进高校”的首场演出,再三强调搞歌舞版《牡丹亭》的目的在于“在青年人当中推广传统戏曲”、“创新传统戏曲的生命力”。明明不是真正的戏曲,却要以戏曲自我标榜。明明是歌舞,却要达到“让青年人爱上戏曲”和“创新传统戏曲的生命力”的目的。其逻辑的混乱无以复加。我不知道是这些热衷于搞歌剧的人们是自己糊涂,还是想以戏曲的名义来推销他们的真歌剧?是想让年轻人爱上戏曲,还是想把年轻人对于戏曲和歌剧的认识搞乱?我以为至今国内无人对搞戏曲风格的歌曲和歌剧持有异议,热衷于搞民族歌剧的人们尽可以放开去搞,何以非抓住戏曲不放,以歌剧、歌曲强奸戏曲,以达到变戏曲为歌剧的目的?!
    其实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毫不新鲜。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戏曲改革运动就大有以歌剧代替戏曲的迹象。我不反对创作民族新歌剧,我完全支持新歌剧的创作,但是创作新歌剧和发展传统戏曲绝不是一码事。因为戏曲虽然属于歌剧范畴,但是戏曲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歌剧。创作新歌剧可以借鉴、吸收戏曲音乐,但是这种创作决不可能替代戏曲音乐创作,戏曲音乐的发展决不可能以歌剧的创作方式在自身的规律之外得以解决。
    60年以来民族歌剧的创作没有在歌舞团体和歌舞音乐的平台上施行,却在戏曲团体中和戏曲的舞台上大行其道,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对歌剧和戏曲概念不清。轻视传统戏曲艺术、轻视戏曲艺术的创作方式和创作方法,无视传统戏曲音乐存在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无知地以为简单地以专业作曲方法就可能改变戏曲音乐,以达到发展的目的。这样的创作经60年来的实践证明基本是失败的。他们以为自己在改革、发展传统戏曲音乐,而实际上的结果不是戏曲音乐得以发展,而是创造了一些新的戏曲风格的歌曲和歌剧。这种改革在客观上是以牺牲戏曲艺术为代价,达到了创造民族(戏曲)风格的歌曲和歌剧的效果。然而热衷于搞新歌剧的人们在“以新为好、以新为高”的理念下将传统戏曲艺术葬送在对戏曲和歌剧概念的无知之中。为此中国真正的民族新歌剧历经60年没有得以创立,而中国传统的戏曲却做了这种盲目发展创新的牺牲品。   
    为此,我强烈呼吁戏曲就是戏曲,他不是歌剧可以等同和替代的。我支持民族新歌剧的创造,但我更希望搞新歌剧的人们不要窃取戏曲的名义,不要在偷换概念的手法下将歌曲和歌剧强加于传统戏曲!60年来传统戏曲艺术遭受的磨难太多了,请人们不要再无情地戕害她了!
    近期天津卫视推出的戏曲真人秀栏目《国色天香》,本质地看就是一个戏曲风格的歌曲栏目,切不要以为邀请了戏曲界一些演员参与,仿照了戏曲的装扮、揉进了戏曲音乐的元素就是真正的戏曲了。如果非把这样的栏目标榜为“戏曲真人秀”真是有些误导年轻人了。须知,要透彻地了解戏曲和戏曲音乐那是要下些真功夫的,绝非作秀可以解决的。

                                                                 

                                                       2014.夏初
中国评剧网转

陈钧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buxiedeqiusuozh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