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48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演员算老几?

[复制链接]

804

主题

837

帖子

43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6:0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演员算老几?崔伟

  “怪哉,怪哉,真怪哉!”原本是咱京剧老戏《奇冤报》中张别古的一句词,但不知为何,日前看戏,翻看节目单时,竟莫名其妙地想起这句词来。原因是当我循惯例从前至后地寻找该剧编导人名时,竟十分惊愕地发现原本应居名单首位的演员和编导却被一大串各级领导所代替,直到第七位才见编导大名,而演员更是被印成小了许多的字体,像块补丁般贴在节目单的当中。当然,诸位领导单上有名并非没理由,因为人家都是“总策划”、“总监制”、“总出品”、“总制作”……

  但是,真可能是我少见多怪,对此总感到有点不解。难道以往所说的“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演员是剧目的灵魂”、“剧本剧本,一剧之本”都是错的?难道说各级领导在一出戏中的作用竟然就真比演员和编导的作用还大?功劳还高?您说,又怎能不使在下感到“怪哉”呢?
在下也承认,不错,目前排一出戏很不容易,的确需要各位上上下下领导的支持;但是,从道理上讲,难道这不是他们的分内之事吗?他们花在戏中的心血,如不在节目单上写上大名,大家就会视而不见?显然不是的。

  何况,一出戏的完成,最重要的是要依靠广大演员的辛勤劳动,包括编导的艺术创造。因为,若没有编剧从生活开掘素材,再花尽心血地敷演情节,塑造人物;没有导演将剧本通过他的艺术创造使其在舞台上焕发出生命;特别是没有广大京剧演员用他们一身的本领和精湛的唱念做舞,将编导的构思锦上添花地展现于舞台,也就不会有任何戏剧作品的存在,这本身也是一个极简单的道理。

  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上述节目单中令人“怪哉”的现象呢?关键还是在有些人的心中,对于艺术家的劳动并非那么尊重,在他们头脑中讨领导的高兴就是一时不忘地永远将政绩贴上领导的标签,而至于艺术家不过也终究是麾下的“胯下之驹”,自然是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当然,在将领导的大名挂上带“总”的桂冠后,某些人也就更方便将自己跻身其中。于是,节目单上演员和编导名前的阵容越发强大,也就不奇怪了。这是不是在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但愿不是。因为,时下似这类节目单大家手里都挺多,名列其上的诸位也净是熟人,翻翻看看,思思想想,其中每位的斤两自然是一目了然的。

  当然,在下相信,大多数的领导决非是非要挂名,更非是要沽名钓誉。而且,在戏的排演过程中,他们也的确实实在在地予以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是不是将名字写到节目单上,才算确认了领导的作用呢?显然不是!在下想,在这点上我们各位上了和准备上节目单的领导,不妨回顾一下周恩来总理生前对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北京人艺一些戏的关注,尽管,人们总是以总导演誉之,但是,其谦逊的推却足以成为后世文艺领导的楷模。

  在下感到,领导在名利上的退让,不但是一种高尚美德的体现,而且,更是体现了对知识和人才的真正尊重。因为,戏剧艺术原本就是以演员等艺术家为主体的。艺术家作为创造主体,他们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一出戏的成功前提,本身就奠定在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编导等艺术家的积极性上。可以想象,头上顶着一大堆各级领导的创作状态,终究会令艺术家的劳动质量大打折扣。更何况,公演之后的节目单上,演员编导还得蜷缩在各位领导之下;这在我们中国戏曲界的现状和生活中如此也就罢了,演个新戏,流尽汗水,花尽心血,活活脱上一层皮,甚至拼上一条命,还不能扬眉吐气一下,也太可怜了不是?这既是玩笑话,又不是玩笑!而其成为玩笑话的前提,便是演员的地位真正得到尊重,具体点说,在下再看戏瞧节目单,再别让他们在节目单上“东逃西窜”,躲在背阴儿的地界儿难寻难找了。

  也许,哪位常听在下在这儿白话的看官,看了这篇儿小文皱皱眉头,会不解地自语:这和欣赏京剧有关吗?在下相告,有!肯定有!因为搞不清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是老几,京剧就没希望。信不信由您吧!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200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