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83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芬奶奶聊评剧•第51期》~筱桂花

[复制链接]

872

主题

1189

帖子

515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3-5 13:40: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芬奶奶聊评剧

   《芬奶奶评剧之窗•第51期》今天简介评剧名家筱桂花

      筱桂花(1908—1988),评剧表演艺术家。原名张丽云,出生于河北省容城县。曾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筱桂花少年时曾学京剧、河北梆子。14岁时在天津拜孙凤鸣为师改学评剧,主攻青衣、花旦。1923年,16岁的筱桂花学艺成熟,开始在大连岐山舞台演出并成为台柱。

     筱桂花1924年在天津与李金顺同台共艺,深受李腔影响,曾冠有“李派演员”头衔。1927年,加入哈尔滨警世三班。演出《花为媒》《马寡妇开店》《王少安赶船》,一举成名,轰动哈尔滨。1931年,演出了文东山编剧的《孟姜女》。从此,她从哈尔滨崛起,演出足迹遍布东北各大城市,蜚声全国。

    筱桂花代表剧目有《花为媒》《马寡妇开店》《王少安赶船》《昭君出塞》《孟姜女》《岳霄醉酒》《马振华哀史》《义烈奇冤》《贫女泪》《打狗劝夫》《保龙山》《王华买父》《六月雪》《卖油郎独占花魁》《桃花坠》《庚娘传》等。作为“奉天落子”的代表人物之一,筱桂花与李金顺、白玉霜、刘翠霞等人并称为评剧“四大名旦”。

   筱桂花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活跃在评剧舞台,1963年,55岁的筱桂花带剧团南巡演出,足迹遍布安徽、江苏、浙江等六省的17个市县,行程近万里,完成了她一生最有影响的演出和戏剧交流工作。

     筱桂花的一段往事值得分享,她曾与筱白玉霜的母亲——白玉霜同台演过戏。白玉霜比筱桂花年长一岁,两人是一师之徒,都是孙家班孙凤鸣的弟子。筱桂花十四岁拜师学戏的时候,白玉霜已出师搭班唱戏去了。

    筱桂花在一次随师流动演出中,师父接来白玉霜唱“台柱”,两人才得相遇,合演了《五女哭坟》,白玉霜演主角大女,筱桂花演配角三女。尚未出师的筱桂花,缺乏舞台经验,演出戏来不懂得去顾应他人,初次合作,并不和谐,一出戏下来,白玉霜便和筱桂花分手了。

    筱桂花和白玉霜分手以后,她们在各自辗转奔波的艺术生涯中,开创了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白玉霜依照自己的嗓音低宽、浑厚、深沉等条件,发展了低回委婉的唱腔,形成了鲜明的“白派” 艺术特色。筱桂花则发展自己高亢明朗,刚健奔放的演唱风格,在二十年代后期便成为评剧艺术上的另一流派。

     筱桂花于1962年早春时节,一场不同寻常的演出轰动了北京城。热心的观众们潮水般涌向鲜鱼口胡同的大众剧场,争看著名评剧演员筱桂花和筱白玉霜同台演出的《打狗劝夫》。

  筱桂花和小白玉霜演出的戏票早已告罄,演出前,她们兴致勃勃地参加排练;小白玉霜为筱桂花细心地挑选戏装和彩鞋,并亲手给她化妆,贴“片子”,“包大头”,插鬓花。两位名家和谐共处,演出的气氛也十分热烈。

    筱桂花饰演赵连芳之妻桑氏,刚一出场,剧场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戏进行到桑氏劝导丈夫去找兄长求援,促使兄弟和好一段时,筱桂花运用她擅于使用垛板的演唱方法,以急切诚挚的情绪,轻快流畅的运腔,喷口气口的功夫,抢板夺字的技巧,准确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她高亢奔放,淋漓酣畅的艺术风格,博得了全场的掌声。

     筱桂花同小白玉霜同台飙戏,自然是令人瞩目的。演出场场爆满,可见评剧艺术家之魅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