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53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位不应被忘却的评剧人——鸿巧兰

[复制链接]

804

主题

837

帖子

43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0 07:39: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位不应被忘却的评剧人——鸿巧兰
现在提起鸿巧兰的名字很多评剧爱好者都会感到陌生,可在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她可是北京评剧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鸿巧兰早年曾拜老艺人张彩亭为师,演旦角。她40年代在京组建 “幽兰剧社” 并任领衔主演,有四、五十出剧目轮流演出,很受观众欢迎,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评剧社团之一。四十年代后期评剧演出在北平一度出现不景气的局面,许多剧团受困辍演,而“幽兰剧社”一直坚持演出,与筱白玉霜的“在雯社”成为京城最有号召力的评剧社。在黑龙江享名的喜彩君早年在北京演出时,因慕鸿巧兰其名,曾以“筱鸿巧兰”的艺名招徕观众;此外新凤霞在回忆录中也曾提到她1949年初到北京时,最著名的三大主演筱白玉霜、喜彩莲和鸿巧兰。由此可见鸿巧兰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非同一般。五十年代初,鸿巧兰积极参加戏曲改进工作,将私营班社改组为民营的“民众评剧工作团”,在整理重排大量传统剧目的同时还演出了不少的现代题材剧目,1954年在北京市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中她荣获演员一等奖。鸿巧兰不仅在演戏方面颇有成就,而且对培养评剧新人也十分尽力,在她的“幽兰剧社”有不少青年旦角,当时都用“鸿×兰”的艺名,均得到她的提携和培养,如鸿凤兰、鸿素兰、鸿妹兰、鸿少兰、鸿小兰、鸿效兰等,其中鸿凤兰后来成为北京昌平评剧团主演,鸿小兰后更名李如茵成为北京朝阳评剧团主演,鸿效兰后易名邢韶瑛成为北京实验评剧团主演。中国唱片社曾为鸿巧兰灌制了《一朵红花》、《李十娘》、《望江亭》等戏的唱片,五十年代经常在中央广播电台播出。
    鸿巧兰曾为北京的评剧事业做出过贡献,北京的评剧史应为她书写一笔。



鸿巧兰
鸿巧兰原名高月萱,1924年生于北京,幼年拜评剧老艺人张彩亭为师,演旦角。40年代,她在北京组建 “幽兰剧社” 并任领衔主演,主要演出剧目有《桃花庵》、《败子回头》、《打狗劝夫》、《玉镯记》、《珍珠衫》、《李十娘》、《望江亭》等,很受当时北京观众的欢迎,鸿巧兰是解放前北京三大主演之一(喜彩莲、鸿巧兰、小白玉霜)。她的剧社是当时北京最有影响的评剧社团之一。四十年代后期评剧在北平出现不景气的局面, “幽兰剧社”除了一直坚持演出外,还吸收了不少名演员,像芙蓉花、刘小楼、碧月珠、吴寿朋等,吴寿朋还带去了他的两个小徒弟喜彩君和喜彩金。这些名演员的加入,也为鸿巧兰的剧社注入了新的血液与活力。   
鸿巧兰不但戏演的好,在教戏方面也卓有成就,她的“幽兰剧社”培养了很多旦角演员,如鸿小兰(李如茵)、筱鸿巧兰(喜彩君)、鸿效兰(邢韶瑛)鸿凤兰、鸿素兰、鸿妹兰、鸿少兰、等。 五十年代初期,鸿巧兰将私营班社改组为民营的“民众评剧工作团”,在整理重排大量传统剧目的同时还演出了不少的现代题材剧目,她的现代剧目代表作是《一朵红花》、《四劝》等。1954年在北京市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中她荣获演员一等奖。此后,“民众评剧工作团”被分成几个团,分别成立了、昌平评剧团(鸿巧兰、鸿凤兰任主演)、朝阳评剧团(李如茵任主演)等。   
中国唱片社在五十年代为鸿巧兰灌制了《借红灯》、《一朵红花》、《李十娘》、《望江亭》等唱片。鸿巧兰是北京市文联委员,她曾到中国评剧院向年轻演员教授《打狗劝夫》等戏。她为北京的评剧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北京评剧演员的代表人物之一。

1955年4月21日,农历乙未年三月廿九日: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0年周年纪念演出观摩座谈会举行。北京市文化局联合举行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50年周年纪念演出观摩座谈会,由老舍、张梦魁、鸿巧兰等发言,对梅兰芳的《宇宙锋》、《断桥》、《洛神》、《穆柯寨》,周信芳的《清风亭》、《乌龙院》、《文天祥》等剧目生动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真实地创造了众多人物形象,予以高度赞扬。


鸿巧兰与幽兰剧社

评剧于上个世纪30年代传入北平,当时有名的敬顺、复盛、玉顺等几个剧社都是旅京演出,其注册地均在天津。40年代以后北京才陆续有了本地剧团,到了40年代中后期已有十余个评剧班社活跃于南城各戏园演出,但是真正享有盛名的只有筱白玉霜的在雯社、喜彩莲的莲剧团和鸿巧兰的幽兰剧社,即所谓“三大班社”。筱白玉霜和喜彩莲早年都在天津唱戏,出名以后才来北京定居,她们对评剧在北京的发展贡献卓著。与她们不同的是,鸿巧兰是地道的北京人,而且成名发展都在北京,可以说她是北京自己培养的评剧名角,她同样对北京评剧有突出贡献。鸿巧兰能戏多,技艺精,深得北京观众的喜爱。正是由于有深厚的观众基础,才使她的幽兰剧社在北京坚持达七年之久(后来剧团改组纯属当时形势的要求),常演不衰。
鸿巧兰为人友善,做艺严谨,深为同行所拥戴。当年筱白玉霜率班进京,她欣然接受邀请,为其配戏,以后二人建立了深厚友谊并时常同台演出。50年代初期,她们曾一同参加戏曲演员讲习班,又一同参与多项募捐义演。很多名老艺人也都乐于与鸿巧兰合作,如芙蓉花、花砚雯等都曾搭幽兰剧社与她同台献艺。对待晚生后辈鸿巧兰一向是倾囊授艺,热心提携,她经常为鸿小兰、鸿效兰等人挎刀演配角,目的就是让观众尽早认识、接受这些青年演员,表现出一位艺术家高尚风范。
50年代以后,鸿巧兰先后担任民众、荣冠等剧团的主演。1957年剧团下放,建立昌平区评剧团。 这以后(大概1958年左右)鸿巧兰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评剧舞台,从此北京少了一位颇具实力的评剧演员,实在令人遗憾。
幽兰剧社1945年前后成立于北京,由鸿巧兰领导演出。曾在该社演出的有鸿凤兰、花淑兰、筱鸿巧兰、鸿少兰、鸿小兰、鸿效兰、鸿妹兰、鸿素兰、赵佩君、赵笑笑、花砚雯、芙蓉花、筱鸣钟、席宝昆、张德福、杜洪坤、刘连璧、李文治、刘小楼、薛宝田、张玉霞、杨剑秋、白艳君、碧月珠、张润时、只文甫、杜振云、李小楼、杜月珠、鸿寿文等。该社久在华北戏院和新罗天剧场演出。
演出剧目主要有《锯碗丁》、《麻风女》、《渔家女》、《海棠红》、《杨三姐》、《王宝钏》、《珍珠汗衫》、《乞丐千金》、《大溪皇庄》、《井台会》、《可怜芸娘》、《秦香莲》、《空谷兰》、《玉堂春》、《孔雀东南飞》、《人面桃花》、《珍珠塔》、《败子回头》、《德孝双全》、《王春娥》、《千里送京娘》、《苏小小》、《一瓶白兰地》、《潇湘夜雨》、《杨乃武与小白菜》、《五凤朝阳》、《梁山伯与祝英台》、《于公案》、《杜十娘》、《独占花魁》、《贫女泪》、《富春院》、《相思树》、《青州府》、《李十娘》、《陈玉梅上坟》、《借红灯》、《进长安》、《新天河配》、《新双婚配》、《新醒世钟》、《新纺棉花》、《小上寿》、《一朵红花》、《九件衣》、《兄妹开荒》、《四劝》、《仇深似海》、《婚姻自由》、《吸毒卖妻恨》、《一贯道》、《雷雨》、《退婚》、《白毛女》、《黄宛氏》、《小二黑结婚》、《喜迎春》、《方珍珠》、《新事新办》、《刘四嫂》、《小女婿》、《二兰记》、《检举他》、《王贵与李香香》、《罗汉钱》等。
1952年该社改组成民众评剧工作团。她的一些唱段曾被灌制唱片行世,其中的《李十娘》、《借红灯》、《望江亭》等是中央广播电台五、六十年代经常播送的节目,如今已成绝响,是鸿巧兰女士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珍贵声音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