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303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访珍贵老唱片库 《向阳商店》母带“病危”

[复制链接]

804

主题

837

帖子

43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5 06:26: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探访珍贵老唱片库 《向阳商店》母带“病危”


喜欢评剧的观众,一定对《向阳商店》不陌生,尤其是评剧大师马泰演唱的版本,十分珍贵。可是,它的母带如今已成“危重病人”。日前,本报记者独家探访中国唱片总公司的老唱片资料库,他们已经组织专家对《向阳商店》这样的老磁带、老唱片进行“会诊”,积极进行抢救修复工作。

  拯救工作

  《向阳商店》成“窝头”

  喜欢戏曲的老听众,对现代评剧《向阳商店》一定不陌生。在位于北京一个胡同深处的中唱总公司“唱片库”里,记者见到了当年曾经家喻户晓的评剧《向阳商店》母版。

  令人惋惜的是,《向阳商店》已经变成了“窝头”,磁带发生了严重的弯曲变形,已经完全无法盘回原先的状态。一般的录音师都不敢动这些母带,因为这个声音一旦遭到毁损,就可能永远找不到了。

  像给危重病人会诊

  阎华是“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的技术总监,像《向阳商店》这样的“危重唱片”如何采录其中的声音?阎华透露,为了抢救这些宝贝,中唱专门组织了由技术专家、著名录音师、录音导演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对这些母版进行研讨、会诊最终形成抢救方案。

  “我们对这种损毁比较严重的母版叫做"重症监护"式的采录,这个过程就像专家在拯救危险状态的文物一样,因为物理形态的老化已经很危险了,另外它的磁记录信号也有可能已经受损了。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避免误操作发生。”阎华解释说,要想把其中的声音采录下来,只能把原先的磁带一小段一小段地剪下来,然后贴到带基(磁带用来承载磁性层的基底薄膜)上去,然后将其中的数字信号一点一点地拼接起来,像这样的工作就是几个专家一起加班加点地干,也得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这种情况只能是数字化技术发展到今天才有可能完成,如果现在不做,它就会继续老化,将来连这种机会也没了。”阎华心情沉重地表示。

甄志强正在转录一张老唱片


  最愁没处买磁头

  甄志强是母版数字化组的一名年轻的工程师,他的工作室面积很小,一台电脑,两台老式的A80录音机。这边,开盘磁带转动,那边,采录出来的声音被收录到数据库,每天他和自己的伙伴们在重复着枯燥的工作。“我们一天差不多要转录十几盘,一天两班倒,八点到下午五点,中午一点到晚上十点。”甄志强说,除了要小心翼翼地“伺候”那些“老爷磁带”,还有连录音机也成了“稀世珍宝”了。

  据介绍,这里使用的是瑞士产A80录音机,但是目前这家工厂已经停产将近20年了。在转录的过程中,设备和零部件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甄志强说,他最担心的就是哪一天干着活,突然间机器就出事故了。当然,最头疼的就是最易磨损的磁头没处买,“我们也曾经到潘家园旧货市场淘过宝。”小甄说,每次他录完之后,都会仔细地将磁头校准清洗擦拭一遍,像宝贝一样伺候着。他希望,如今喜欢收藏录音设备的发烧友们,能为老唱片保护工程帮个忙,提供一些老唱机以及零部件的“淘宝”线索。


张晓红介绍老唱片保护情况

  探访宝库

  4万余面孤品典藏

  中唱总公司位于北京一个胡同深处,四周老旧的居民楼透着浓重的历史感。几座不高的小楼中间,有两间不起眼的平房,这儿就是装满了老唱片的“唱片库”。

  用中唱总公司音乐总监、老唱片保护工程办公室主任张晓红的话说,别看这屋子其貌不扬,但是内部的构造在防水、空气湿度等诸多的数据都是严格测算之后才能施工建成的,“恒温恒湿,冬天暖气夏天空调必不可少。”

  据中唱总公司总经理周建潮介绍,目前中唱总公司保存着13万面唱片金属唱片模板和5万多条磁性胶带,其中1949年以前的唱片模板有4万余面,均是极其珍贵的唱片模板孤品典藏。

  千条母带“重症监护”

  和自己的很多同事一样,张晓红每天都在浩如烟海的老唱片中忙碌着。他们的工作就是尽快保质保量地将这些母版进行数字化,让过去那些珍贵的声音以数字化的方式保留下来,这个“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2011年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在过去的两年内,已经完成了2万条开盘胶带母版的数字化采录,尽管金属模板的数字化工作难度较大,但也已完成6000余面。

  不过,张晓红透露,在这两年的转录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为数不少的珍贵声音资料,由于历史久远以及保存条件所限,这些珍贵的史料和经典珍藏可能面临毁损的危险,大概有上千条母带已经严重变形,不得不被“重症监护”。其中,有的是很珍贵的文物,有的不仅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是孤本。

  政府投1800万资金

  阎华说,金属模板容易锈蚀,产生锈斑影响音质;而开盘磁带易老化,用于记录音频信号的磁粉易脱落,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50年。“50年之后,这些声音信息很可能就没了!”说到“老唱片保护工程”,阎华表示,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唱片业同样也面临着声音资料损毁的问题,但是保护工作谁来做,绝不是公司行为能够做到的。

  据阎华介绍,“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2011年春天开始实施,政府财政已先后两次向这个项目拨付了专项资金共计1800万元。北京、上海两地各有四个工作室,同时进行、同步推进,上海项目组主要负责唱片金属模板的数字化采录,北京项目组主要进行开盘磁带的数字化采录。

  专门聘人倒带保养

  时间长了或者潮湿,磁带会粘连或变形,倒带是保养磁带的一种常见的方式。

  据张晓红介绍,上海公司曾返聘过几位酷爱老唱片的老员工,他们的工作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逐个将这些磁带倒一遍,或者回放一下,保持磁带间适当的松紧度,同时保持平整。“在北京因为空气干燥,这项工作还不是很繁琐。但是在空气潮湿的上海,就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做这件事情。”

  短新闻

  库存尽是珍品

  在这个宝库中,存有孙中山先生的多段讲话,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也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谭鑫培及四大名旦的戏曲唱片以及周璇、胡蝶等人的歌曲及器乐唱片。

  有聂耳演唱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难得一见的梅尚程荀联袂献唱的《霸王别姬》、阿炳华彦钧亲自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钢丝录音等。

  信报记者 张学军/文 苏冠名/摄

2014-06-05 01:03:00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作者:张学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4

主题

837

帖子

43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1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5 06:33:17 | 只看该作者
海量珍贵老唱片文物亟待抢救 “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华网北京2014年5月23日电(记者赵文君)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情况通报会22日在北京召开。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是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国家级重点文化项目。据项目负责人、中国唱片总公司总经理周建潮介绍,该项目已完成近2万条开盘胶带母版的数字化采录。
    老唱片诞生于19世纪末,我国有记载的第一张唱片是1904年录制的京剧孙菊仙唱腔。至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胶木唱片已完全停产。目前,中国唱片总公司保存着13万面唱片金属母版和5万条磁性胶带,其中1949年以前的唱片模板有4万余面,均是极其珍贵的唱片模板孤品典藏。中国唱片总公司版库中还珍藏着中国唱片发展史上的许多个“第一”,如:1949年6月生产的新中国第一批粗纹唱片《解放区的天》等、1959年10月出版的第一张中密纹唱片《黄河大合唱》等,这些珍贵的唱片文物,不仅记载着中国唱片的发展历程,更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
    老唱片所保留的录音资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我国的唱片产业经过100多年发展,所积累的老唱片资源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但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和有效开发。
    周建潮介绍,“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及其应用”项目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老唱片节目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同时形成一系列唱片模板音频采录规范和技术标准,带动音乐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新的盈利模式的构建;通过数字音乐公共传播平台的建设,带动中国音乐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以更好的音乐内容和传播方式服务于文化建设。

   老唱片母版资源经数字化处理后,为数字出版与发行提供了音源质量与数量的双重保障,通过数字音乐内容的集成分发平台,将实现数字音像内容的版权管理、认证授权和网络分发,为传统音像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条件。
    为了确保中华老唱片数字资源库项目的顺利推进,中唱总公司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首先是硬件方面。该项目专门设计建成了4间磁带母版数字化工作室和4间唱片模板数字化工作室。其次是唱片文物搜集方面。中唱对版库所存文物进行了详尽细致的盘点和整理,统一进行数字化采录。此外,唱片文物的社会征集工作也将逐步展开,将征集、接收专业院校、图书馆、唱片收藏者捐赠的老唱片资源。三是项目技术实现方面。在数字化采录过程中,技术组克服了种种困难,如磁带母版的掉磁粉、脱盘芯、缠绕变形等现象,以及金属唱片模板的氧化、锈蚀、翘曲甚至镀层剥落现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整形、化学清洗和修复处理。
2014年05月23日 17:02:48 来源: 新华网

中国评剧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