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76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石家庄市评剧院的《安娥》将赴苏州参加中国戏剧节

[复制链接]

804

主题

837

帖子

43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1 14:2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标题:《安娥》拓展了评剧表现力

10月25日,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将在苏州开幕。有30台参评剧目和9台展演剧目参加本届戏剧节,其中包括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的《安娥》。安娥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袁淑梅告诉记者,《安娥》的演出被安排在11月9日,下月初,《安娥》剧组主创和全体演职人员将前往苏州。
该剧九月份曾在省会公演,获得专家、观众的一致好评,认为《安娥》多有创新,拓展了评剧的表现力。
安娥是谁? 写《渔光曲》的燕赵女人
作为“文化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第十届河北省戏剧节、京津冀舞台精品(河北站)展演活动”的一场重头戏,9月7日、8日,评剧《安娥》曾在石家庄市人民会堂上演,引起热烈反响。通过这个戏,大家重新认识了这位石家庄的红色才女。
在剧中,安娥有一句台词:“我是一个燕赵女人,血管里留着和荆轲一样的血。”
安娥就是燕赵的“慷慨悲歌之女”,她16岁离家出走参加革命,年仅24岁就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她才情洋溢,创作了《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等名篇佳作;她还作为战地记者和史沫莱特赴战区采访;她是国歌作者、著名剧作家田汉的妻子,也是对田汉创作影响至深的“亦诗亦哲”的红颜知己……
新编现代评剧《安娥》只讲述了她16岁到32岁之间这段经历,包括安娥离家出走参加革命、在上海跟田汉相识相爱、田汉未婚妻林维中回来后主动与田汉分手、爱人离去组织失联后安娥回到家中、过不了大小姐的生活再度出走、最后与田汉再度牵手的故事。
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团长裴世杰告诉记者,“这个题材是我经过多方考证提出的,为袁淑梅量身定做。这部戏能够在众多品种中脱颖而出,来之不易,省文化厅、石家庄市文广新局、市演艺集团给了大力支持,凝聚了省市有关领导的心血,也凝聚了剧团全体演职人员的共同努力。”
主演自述几十年舞台艺术积累完成角色
这样一位身份复杂、经历曲折的角色,演起来并不容易。袁淑梅曾经在舞台上成功塑造过上百个角色,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农村的有城市的,但扮演安娥这样的新知识女性还是第一次。她告诉记者,“不是说我唱高腔,人物就出来了,或者我哭一下,就能把人物内心唱出来。这个角色是内敛的,我通过肢体语言,还有唱腔的声情并茂,还有语气眼神,方方面面来衬托这个人物,把她凸显出来。”
比如开场戏“离家出走”中,袁淑梅用了一个“梗脖子”的动作,便把一个叛逆少女的性格活生生地立在了舞台上。比如在主动退出跟田汉、林维中的三角关系后,安娥使劲把摇椅压下、弹起,把当时人物的痛苦情绪表演得非常细致。像这样的细节在剧中俯首皆是。
袁淑梅塑造的安娥,不仅把握住了她性格的主调,还体现了她经历了时代洗礼之后的成长和变化。在还是叛逆又有点少不更事的少女时,安娥出走被发现,母亲让她跪下,安娥说民国不兴跪拜礼。母亲再次要求,安娥抬起一条腿说:“你把我的腿打断吧。”后来,安娥经历了感情的伤痛,再加上失联组织,事业也陷入困境被迫回到家里。这时母亲从话匣子里了解了女儿做的事原来这么伟大,她让安娥出去“蹦”,安娥对母亲深情一跪,体现了历经风雨后母女关系的升华。
袁淑梅说,安娥对她来说是几十年创作人物最好的一个体现,“安娥既要形象好,还要唱腔美,还不能做作,还要体现她知识女性的大气和高雅。可以说几十年舞台艺术的积累,创造完成了这样一个艺术形象。”
对于安娥的塑造,袁淑梅成功了。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博导王安奎看了戏之后评价:“这个形象是袁淑梅演的所有戏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在感情的拨乱之间表现出她炽烈而又理性的性格和自强自立的精神。”
河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周大明说:“她的扮相既符合人物,又透着表演者自身的特殊美感。袁淑梅的声音圆润,演唱细腻,表演从容,与人物丝丝入扣。安娥有望成为袁淑梅所创造的又一个成功人物。”
袁淑梅也表示,自己性格中有跟安娥相似的地方,比如骨子里比较倔强,做什么事都特别认真。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袁淑梅看了很多资料,去采访安娥的儿子和长孙,从各个角度了解这个人物。安娥这个角色有多层侧面,一会儿是活泼的叛逆少女,一会儿又是带点神秘色彩的时髦女郎;一会儿是富有才华的文学青年,一会儿又成了娴静尊贵的大家闺秀。为了更好表现角色,袁淑梅从120斤减到了105斤,每天晚上只吃蔬菜。“平常一些活动全部放弃,不参加了,为了这台戏保持体力保持身材。”
《安娥》排演初期遇到很多困难,同时袁淑梅的亲人生病住院,使她身心交瘁。但为了自己的艺术梦想和追求,袁淑梅把痛苦埋在心里,硬是出色地完成了这次艺术创造。《安娥》的编剧刘兴会说:“以前,袁淑梅对我说过,她就是一个燕赵女子,我不大相信。现在看来,此言不谬,她身上流着和安娥一样的血。”
创新之处这部戏突破了北方戏剧的风格
《安娥》的成功,不仅是袁淑梅在这个角色上的成功,更拓宽了评剧的表现力。
在这之前,人们不敢想象,评剧也可以表现这样的题材。中国评剧院原副院长、总导演张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试验过演一般的知识分子,但没演的很好。这部戏真正的使我们民族的文化大家,特别是像安娥和田汉这样的戏剧大家在舞台上活起来了,我很感动。”
这部戏不仅扩展了评剧艺术的表现力,也改变了北方戏剧的创作风格。刘兴会告诉记者:“我很高兴,这次我们做了一个比较内敛的、抒情的、有韵味的戏。”比如安娥回家做养尊处优的大小姐的那场戏,袁淑梅当场换装,舞台上十来个丫鬟团团转,“为大小姐梳头,为大小姐更衣,为大小姐上饭,为大小姐铺床,陪大小姐打牌了……”然后丫鬟们散开,一个美艳的贵族少妇呈现在眼前。舞台非常干净,感觉写意空灵。
刘兴会认为,袁淑梅在这部作品里对唱腔的处理和把握,也堪称评剧发展史上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案例。他说:“以前没有现代音响设备,演员必须依靠自己的嗓音,让每一个观众都能听到,所以声音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但现在音响技术已经能把演员的喘息声放大得清清楚楚,按照原来的唱法,就显得非常燥热。我以为,控制声音的强度,不再大喊大叫(除非情感需要),内敛、轻唱,成为中国戏曲现代化转换的一个重要方面。南方剧种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北方剧种大多是慷慨悲歌,加上传统唱法已成为规范,转换起来非常困难。”
但在《安娥》中,袁淑梅的演唱委婉细腻,尤其是赶走田汉后一大段唱腔,有收有放,淋漓尽致,被人津津乐道。
传承发展争取拍成电影把评剧传承下去
石家庄的剧团,演绎石家庄文化名人,这出花了三年时间精心雕琢的好戏,下月初将去苏州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袁淑梅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们争取把《安娥》拍成评剧电影。“除了舞台以外,让受众面更多的就是电影电视,我们争取把《安娥》拍成电影,希望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把它流传下来,推广出去。”
袁淑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的代表性传承人,她觉得多媒体时代,就应该利用多种方式来宣传评剧这个剧种,培养更多年轻人喜欢评剧。“有好题材好剧本一定要争取拍成电影,既可以锻炼演员,对剧团的宣传力度也大大提高,这是一个发展趋势。”“有些老艺术家没有留下影像,现在想学都没有了。”袁淑梅告诉记者,这样做也是为了传承,为了评剧这个剧种,为了学生。影视剧是传承的一个好的载体,除了能够宣传推广,还能流传。
来源:河北青年报 作者:张翠平 2015年10月2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