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8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盛茶园”的创立、经营者王永富、王凤亭

[复制链接]

803

主题

836

帖子

430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2 05:43: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永盛茶园”的创立、经营者王永富、王凤亭

唐山是评剧的发源地,唐山小山的“永盛茶园”则是第一个专演评剧的戏园,为评剧走向全国起了根基的作用。园主王凤亭(1880~1960年)祖籍滦州稻地镇桥西村(1948年12月划归丰南县)人。
永盛茶园为王凤亭之父王永富所建。王永富是唐山南厂的一名包工头,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绅董。他特别喜欢莲花落,常招戏班人演唱,看的人也觉得过瘾。于是,有人撺掇王永富,叫他盖个茶园专门演莲花落。他说,这个想法好是好,可没有钱还是难办成。大伙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你对建筑内行,我们无钱,可以出力,再帮些物料,肯定能行。王永富见大伙有看莲花落的迫切愿望,便说:盖是盖,可眼下我也不富裕,只能先管饭,后给工钱。爱看戏的那些人不管这些,不但义务出工,有的南厂工人还从厂里偷偷送来物料用于盖戏园。在众人的支持下,一座能容纳近千观众、其规模、设备均在当时居唐山之首的戏园终于在清宣统元年(1909)建成了。王永富为了戏园兴隆昌盛,便根据自己的名字,取名为“永盛茶园”,并以“什样杂耍,改良杂技”为营业范围申请开业被批准。据邸祥《评剧的摇篮——小山》(载唐山市文化局文化志办公室《唐山市文化志资料汇编》第5辑,1992年4月内部出版)一文载:
永盛茶园坐南朝北,青石基础、砖砌到顶、木质结构,上顶为两阶起脊式,铁瓦压顶。正门两门垛,上设半月双铁架,铁架镶嵌4块圆铁板,铁板上分书“永盛茶园”4个大字,两扇栅栏为门,栅栏与剧场之间有一小院;出入场门分设门厅左右,门厅左侧为票房,右侧为办公室兼住房,观众席设有3面楼座,门厅为包厢,两侧为散座,楼下分池座和廊座。座位一律为长条木凳。座前设长条木桌。可容观众近千。出入场门两侧附设二柜、售茶点烟糖,由王凤亭妻经营。二柜还备有手巾把、蒲草垫供观众使用;舞台坐南朝北,台口呈拱形伸向观众席(假台口),台口前沿设置围栏高尺许,舞台为木制台板,约60平方米,副台各3米。其规模和设备堪称当时唐山戏院之首。
1939年茶园内部翻修,由单楼梯改为双楼梯、木凳更换长条木椅。椅后设茶座。
1942年汉奸吴杞芳(当时为市伪商协会会长)依靠日本人的势力,欺行霸市,指使特务抓走茶园经理冯文阁,以此相要挟,强行霸占了永盛茶园。茶园更名为“唐山电影院”,楼上增设电影放映棚。
另据《中国评剧之根》(政协滦南县委员会编,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第105页载:“院门与剧场间有进深10米的小院……剧场南北长40米,东西宽25米……舞台坐南朝北,木制台板,进深12米,阔11米,左右跨栏各3米。”
有的资料书中说“王永富硬是用唾沫把这个园子建起来了”,实际上,这并非是事实,而是一句善意的玩笑而已。在当时,建一座唐山首屈一指的戏园,终究要投入相当多的资金,用“唾沫”是建不起来的。但是他当时未给盖房工人的工钱,后来以让他们免费看戏作为抵顶工钱则是事实。永盛茶园建好后,王永富便转交其子王凤亭经营。
王凤亭接手永盛茶园时,已30岁了,正值“而立之年”。他近对前段小山附近的演出情况了如指掌,远对成兆才庆春班的活动情况也有所了解。为此,他与成兆才取得联系,商邀他们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公历4月22日)到永盛茶园作开业首场演出,得到成兆才的同意。自此以后,他俩开始了长达20年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亲密合作,直到成兆才1929年2月8日逝世为止。在这期间,王凤亭对成兆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给予了支持和帮助:
一、不顾个人安危
为其提供道义和场所上的帮助
冀东莲花落兴起之后,一直被清廷和地方政府视为取缔的民间怪物,不但登不得大雅之堂,官府还屡次下令禁演。但王凤亭在永盛茶园开业之时,却邀成兆才的庆春班参加庆典演出,应该说,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终究,这是一件和官府作对的事,弄不好,茶园就有被查抄、园主被逮捕入狱的可能。可王凤亭把这些置于脑后,全然不考虑个人的得失。在邀请庆春班作了首场演出之后,便一直把永盛茶园作为他们演出评剧的实验场所和阵地,使庆春班免除了颠沛流离、常年奔波演出之苦,也为成兆才创作剧本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使之再无演出、生活的后顾之忧。
成兆才一生先后改编、创作了100余部(出)剧目。其中在永盛茶园改编、创作、首演的竟在一半以上,有60多部(出)。综合王乃和《成兆才和评剧》一书、韩长存《唐山“落子”(评剧)与小山“永盛茶园”》一文记载,主要有:《巧奇缘》、《双婚配》、《雪玉冰霜》、《高成借嫂》、《状元桥》、《小天台》、《金精戏窦》、《禅宇寺》、《三节烈》、《大劈棺》、《杜十娘》、《移花接木》、《恶奴告主》、《金钗钿》、《盛德格天》、《阴谋遭谴》,《孝感天》、《代友完婚》、《悔过愈疾》、《贤女化母》、《悍妇传法》、《花为媒》、《王少安赶船》、《黄氏女游阴》、《因果美报》、《六月雪》、《水露出阁》、《横霸杀楼》、《洞房认父》、《脏水记》、《假鸳鸯》、《薄命图》、《十粒金丹》、《恶虎滩》、《刘诚杀婿》、《孙悟空上坟》、《卖子孙贤》、《回杯记》等剧目。不过,王乃和、韩长存都将《因果美报》(又称《箱中出鬼》、《陈玉梅》)列为在永盛茶园改编、首演,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此剧是成兆才1910年在营口李子祥共和班时,根据《聊斋志异》编写的,由“开花炮”孙凤凌扮演陈玉梅,“海里蹦”张德礼扮演姜殿威首演成功,并享誉营口。
二、不畏权势与警察局据理力争
由于当时莲花落是属于禁演剧目,故官府属下的警察局极力禁演莲花落。如《中国评剧之根》载,在1919年农历三月三日的首场演出前,两名警察突然以“有伤风化”为由禁止庆春班演出,早已料到会发生此事的王风亭和成兆才好言解释,警察就是不听,说:“我们是上支下派,奉命行事,秉公执法。”王凤亭说:“我们没有超出营业范围,为什么禁演?”警察无话可答。成兆才接着说:“长官,我们的戏还没有演出,怎么知道有伤风化?再说,观众已经入场,如果不让演,他们也不答应。闹出事来,我们更担待不起了。二位先让我们演演,看看如果真的有伤风化再禁演不迟。”场内等待看戏的观众也连声大喊“快开演”。警察看众怒难犯,也就顺水推舟允许演出,但第二天要去警察局报审剧目。次日,王凤亭、成兆才带着所演剧目剧本到警察局交涉。他们据理力争,介绍所演剧目并无有伤风化的内容,昨日到场看了演出的两名警察也汇报了演出情况,其头头见状,答应研究一下。王凤亭深谙官场勾当,见他们的话有所松动,于是趁热打铁暗中使钱活动,终获以后可以在永盛茶园演出。
三、帮助制订班规
随着庆春班在唐山的唱红,班里也渐行各种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到庆春班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永盛茶园园主的王凤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感到还是古语说得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于是,他千方百计通过关系,弄来京剧班社《十大班规》,也就是十不准:①坐班邀人;②临场推诿;③错报家门;④吃酒行凶;⑤夜不归宿;⑥见班辞班;⑦无事串班;⑧吃里爬外;⑨结党营私;⑩夜晚串铺。当然,京剧班社各地很多,其条文也略有不同,但都以此为基本条款。王凤亭拿着以上班规,与庆春班的领班成兆才等人共同商量,制订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本班《班规十条》:①不准夜不归宿;②不准嫖妓;③不准赌钱;④不准打架斗殴;⑤不准前台斗凑(指不准在台上随意取闹);⑥不准错报姓名;⑦不准丢环拉坠(字面之意为不准丢三落四,实际指不准扮相不齐);⑧不准批示不尊;⑨不准辱骂师长;⑩不准咬艺(意即不准互相拆台,闹不团结)。
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班规十条》公布后,严格执行,班社风气大为好转,使庆春班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四、戏箱入股用以扩大演出实力
应该说,检验一个戏班是否有实力,下面两条标准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名角荟萃,二是要有戏箱,缺一不可。
胡沙在《评剧简史》一书中说:“另一莲花落演员董春样正在永盛茶园唱《大劈棺》,他们是借的魏庄子的戏箱到唐山演唱的。因为莲花落艺人谁也买不起戏箱。” 1917年夏,成兆才率班到天津“天福楼”演出,就是借用汉沽张景会的戏箱,后因暴雨淹了剧场而终止演出合同。庆春班返唐后又回到永盛茶园,成兆才向王凤亭表达了准备出关演出的意愿,得到了王凤亭的赞同。但张景会却抽回了戏箱,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使之无法出关演出。王凤亭见状,便向成兆才表示:你不用发愁,我一定想办法帮你解决困难。于是,他请父亲王永富找老朋友——吉林首富牛子厚(他有戏箱),以自家名义向他求援。王凤亭以牛子厚支援的戏箱入股庆春班。由于戏箱价格不菲,王凤亭做了股东,为班主。同时,将庆春班改名为“永盛合班”。由于有了王凤亭的戏箱入股,才有了永盛合班1918年夏在山海关的演出,才有了1919年夏在营口的演出,才使得演出时道具齐全,吸引了观众踊跃前来观看。这些都说明,一个戏班要想生存,没有戏箱是不行的。
五、帮助永盛合班
在月明珠去世后的最困难时挺过难关
1922年9月9日,永盛合班的台柱子——红遍天津、东北等地的月明珠突然去世,这对该班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好像天塌了一样,演员们情绪沮丧,再也无心演出。领班成兆才见状,只好宣布暂停演出,各自回家,只留下一人在奉天看守戏箱。
事后,王凤亭得知了消息,专程从唐山前往任连会、成兆才、金开芳等主要人员的家乡看望他们,与他们面对面交心。在金开芳的家里,王凤亭鼓励他不能因为月明珠的离世就散摊子,要振作起来,接过月明珠的重任,继续干下去。在王凤亭的工作下,戏班又开始了演出,继续由成兆才领班,以金开芳、张贵学、张乐滨为主演,使永盛合班在最艰难的时刻挺了过来。
六、做了必不可少的事务性工作
比如,在庆春班时,演员们住在唐山小山川兴旅店,店主讨厌他们喊嗓练唱,王凤亭就主动与店主交流情况:我们要教育演员设身处地为旅店着想,各方面都要加以注意,同时,也请店主多方担待。一番话,说的店主怨气全消。演员们在饭店吃饭,伙计们不愿给送饭,王凤亭便暗中给伙计小费,使他们由不愿意到愿意给送饭。有些演员不懂戏班戏规,常为小事发生矛盾,他就出面帮助调解。使成兆才不至于因为这些琐事分散精力,能够塌下心来搞剧本创作。
七、为演员们送医送药
为保证演员们身体健康,不致因病影响演出,王凤亭在关注评剧的同时,还悉心研究医术,收集民间验方,自备药材,凡演员遇有患疾,均给予免费治疗。成兆才晚年病危时,他临床施药侍奉,并搬请名医为其治病。当成兆才感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无法为自己钟爱的戏班效力时,王凤亭对他说:“你就放宽心养病吧,这话不用提了。就是咱大伙没饭吃,也要把你奉养好。”成兆才逝世后,王凤亭又不惜出重金厚葬.为两人20年的亲密合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世人留下了新的“高山流水”觅知音佳话。
有人说,没有成兆才.就没有评剧。其实,如上所述,这话还应加上后半句:没有王凤亭,就没有后来成兆才在评剧上取得那样大的成就。对此,《中国戏曲志·河北卷》有过公允的评价:  “王(凤亭)见该班新剧博得各界人士赞赏,遂向该班提供食、宿、编剧、排演的有利条件,全力支持成兆才进行艺术改革,促成了唐山落子的形成。在民国3年(应为民国6年,也就是1917年——引者注)为庆春班购买全部戏箱,并协议改庆春班为永盛合班,王为班主”。当王凤亭晚年时,有人问他为何接办庆春班时,他说:“成老板其貌不扬,本事却大得惊人。每天上午排戏,晚上演出两场,散戏后就在后台编剧本,总没见他睡过个囫囵觉。看着让人实在心疼,眼看这个班子已誉满唐山,大红天津,而关外冀东人多,出关演出当无问题。所以,当成老板提出要我带这个戏班时,就没有考虑赔钱赚钱,便跟着干下去了。”
王凤亭除从1917年任永盛合班的班主外,还在1922年委托李春盛成立了警世戏社二班(1926年解散),在1923年委托陆兆祥、刘成章在天津天蝠舞台成立了警世戏社三班(1931年“9·18”事变后被迫解散),王凤亭同时任这两班班主。二班、三班也为中国的评剧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凤亭同样功不可没。王凤亭还曾想成立四班,由于各种原因,终未能办成。但如同胡沙在《评剧简史》中所说:“王凤亭是个热心人,他是艺人的明友,又是一个对戏剧事业有远大理想的人。他曾有志要成立四大落子班社…… 可惜第四班没有办起来。”
王凤亭于1937年只身返唐后,仍矢志不渝、痴心不改,重新招募班员,购置衣箱,并在1939年将永盛茶园翻修一新。1942年,汉奸吴杞芳(伪唐山商会会长)依靠日本人的势力,强行将永盛茶园占为己有,同时更名为“唐山影剧院”。日寇投降后,国民党以永盛茶园是敌产为由,将其接收,再更名为“中宣部唐山电影院”,1946年正式营业。1948年底唐山解放,政府误以敌产接收,后经王凤亭申诉返回产权,由国家租用。1956年政府将产权收买,改称“唐山新华电影院”。此后,他便从事个体或合伙经营活动。晚年,居住在唐山市路南区斜阳街松寿里。
1960年底,王凤亭因病逝世,享年81岁。
这里,将警世戏社头、二、三班演职员列表如下(人员可能有所遗漏):





文章来源: 政协唐山市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2014-7-5   作者:冯铁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