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搜索
查看: 13560|回复: 0

评剧第一位男旦角——月明珠

[复制链接]

803

主题

836

帖子

430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04
发表于 2016-5-12 06: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剧第一位男旦角——月明珠
作者:赵瑞军 杜盛兰 葛 恒
任善丰,字久恒,艺名月明珠,乳名围柱,光绪二十二年(1898年)出生在滦州(今滦南县程庄镇)胡家坡村的一个莲花落世家。父亲任连会是对口、拆出时期的著名编剧和演员,被誉为评剧的发轫者,长兄任善庆为评剧第一任鼓师,三弟任善年、四弟任善成为评剧男旦(小生、老旦)角色的形成做出了很大贡献,妹妹任秀清也是著名的评剧演员。
任善丰从艺期间正是评剧的成熟发展时期,首演了成兆才所创作的大部分剧本,他塑造的几十个不同形象的旦角典型人物一直延续到现在,被评剧界奉为圭臬。
任善丰长相俊美、身材苗条、机灵聪颖、记忆超群。五岁时就和小朋友们到邻村演唱莲花落、扭秧歌,挣回了半袋子干粮,令父亲任连会刮目相看。此后,便开始对他刻意培养,精心呵护,强化基本功训练。任善丰模仿能力极强,反映机敏,一点就透,9岁时就随父兄沿村献艺,因演唱俱佳,被村人誉为“小春童”,名满乡里,童年趣事至今仍被村人津津乐道。
一次,围柱和小伙伴们在邻村刚刚唱完一段儿莲花落,父亲任连会为了检验一下儿子的临场发挥,佯装不识,在一阵掌声中突然入场,仔细端详着围柱发问:“唱得这么好,哪个村的?”围柱不慌不忙地回答:“胡家坡的!”“胡家坡的?我咋不认识你,你叫啥名字?”“我还不认识你呢!我姓任,名善丰,小名围柱。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任连会仍紧追不放,接着又问:“黑界(夜间)你跟哪睡觉?”“我跟我妈呗咧!”“你跟你妈睡觉,我也跟你妈睡觉,咋就没看到你呢?”观众一听,觉得这玩笑开得有点过火了,这不是成心难为这孩子吗?围柱却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答道:“准是我妈先把我哄睡了,再跟你睡呗咧。”观众对爷俩的即兴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1907年冬天,年仅9岁的任善丰随父亲任连会及长兄任善庆参加了吴家坨改革。老艺人们见他机灵俊美,甚是招人喜爱,就让他唱一段莲花落,众人听后,个个竖起拇指,连连夸赞他是一棵好苗子。成兆才同任连会商量说:“要吃饭一窝蛋,就让围柱学旦角吧!” 随后拜张志广(艺名大娘儿们)、张德礼(海里蹦)为师,并认张德礼为义父。围柱聪慧好学,在老艺人们众星捧月般的培养下,短期内就进入角色,其进步之快令众艺人感到惊讶。初次在乡下演出《感亲孝祖》时,他便以饰赵松花之女贵莲开始崭露头角,其字正腔圆、感情真挚的表演,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全体戏班人员的瞩目。
1913年底,主演金菊花因待遇问题负气出走,去了哈尔滨。主演的出走,对戏班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也是对以成兆才为首的老艺人们一次严峻的考验,戏班何去何从?在此危机关头,成兆才坚定而又感慨地说:“主演走了,我们就拿围柱当月明珠吧!”月明珠取“夜明珠”之意,艺人们希望任善丰能挑起大梁,做一颗发光的夜明珠,引领大家度过漫漫的黑夜,迎来黎明的曙光。
任善丰果然不负众望,1914年在唐山永盛茶园首演了成兆才按改革思路修改的《马寡妇开店》、《花为媒》、《卖油郎独占花魁》等一批新剧目。他的表演既遵循戏曲程式,又不落窠臼,着重突出现实生活中的淳朴人性,塑造有血有肉的丰满人物形象。其开创性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一颗落子新星在唐山冉冉升起。
月明珠不仅唱腔优美、扮相俏丽,而且思维敏捷,吹拉弹唱皆能,堪称评剧界的全才。
1914年初,重组后的戏班更名为庆春班,改革后的新戏以“平腔梆子戏” 命名,开始到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直隶省会天津演出。任善丰在宣传海报中开始使用艺名“月明珠”,成为名副其实的主演。在天津他主演了《刘翠屏哭井》、《胭脂判》、《花园招亲》、《父子巧姻缘》等剧目,受到了天津观众的空前欢迎,庆春班洗刷掉了过去被驱逐的耻辱,演员们以自己的实力在天津演艺界占领了一席之地。
1915年庆春班再次赴津,17岁的月明珠以《开店》、《开嗙》、《花为媒》、《因果报应》、《占花魁》,在天津宴乐茶园唱红,观众以此和京剧大师刘鸿声演出的“三斩一碰”(《斩黄袍》、《斩子》、《斩马谡》、《托兆碰碑》)相媲美,都说:“刘鸿声的‘三斩一碰’也碰不过月明珠了!”池座由三个铜子迅速飙升至十个铜子,月明珠在天津的演出,惊动了京剧大师的梅兰芳、刘鸿声,他俩观看了月明珠主演的《杜十娘》后,大加赞赏,认为唐山落子大有前途。
天津工商界也纷纷邀请月明珠唱堂会或进行包场演出,工商巨贾以观看月明珠演唱的落子戏为荣,巨贾和商绅联合赠送贺帐30多块,其中一块上书“明珠新出蚌,一起平腔,压到男伶女乐”。月明珠调儿风靡了天津的大街小巷,出现了男女老少都哼唱唐山落子的一大景观。
《马寡妇开店》是月明珠的起家戏,他塑造的马寡妇形象得到了观众普遍认可。特别是在马寡妇见到狄仁杰后,勾起她的伤心往事,并引起她的爱慕之情,继之把她不甘寡居要与狄仁杰喜结良缘的心理意念,一层层向前推进发展,进而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把马寡妇表演的庄重大方,没有丝毫的低级下流色情放荡的动作和语言。她一边用手帕遮着脸,一边倾吐对狄仁杰的爱慕及愿成婚配之情,表现了马寡妇既羞愧、又中肯、又大胆,所以,观众看了不仅不厌烦,反而很同情马寡妇。这也是该戏流传至今,成为评剧的八大传统剧目的魅力所在。
1915年到1917年,庆春班利用便捷的水路——煤河,频繁往来于唐、津之间,把平腔梆子戏推向了巅峰。
月明珠不但能演戏,而且还能编写剧本。
1917年夏天,戏班在放麦收农忙假之前,月明珠手拿一本《桃花庵》(也叫《玉蜻蜓》)的莲花落唱本,找到成兆才说:“三叔,这本《桃花庵》内容不错,您看能不能把它编成落子戏?”成兆才看了一眼,心不在焉地说:“这个我看过,眼下没工夫!”月明珠见成兆才不想编,便说:“三叔,您若是没空儿,放假时我在家里学着编编你看行吗?”成兆才在这个问题上小看了月明珠,便说:“你把编剧本看得这么容易,这可不是吹糖人!”并开玩笑地说:“你若是编出这部戏来,我就拜你为师!”月明珠回家后,下定了编好这出戏的决心,他反复琢磨,在睡前饭后把故事讲给家人听,详细构思剧中情节,废寝忘食、苦思冥想,在父亲的指导下,经十几天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大型评剧《桃花庵》。麦收过后,月明珠便把自己编的《桃花庵》交给成兆才看,成兆才看后很是赞赏,并立即投入排练,让月明珠担任主演陈妙婵,自己扮演剧中的瞎子。此剧在永盛茶园连演半月,座无虚席,后成为评剧八大传统剧目之一。
月明珠还丰富发展了“反调”。
在《悍妇传法》一剧中,他饰演曹氏,有在阴曹地府中的一段唱。月明珠感到此时用快板和一般的板头都不合适,不足于渲染地府中的阴森、恐怖的气氛。他想起了张志广的低腔以及师弟张贵学患嗓疾时所用的低调慢板,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又借鉴了京剧反二簧别于正二簧的某些特点,最终完成了落子“正调”的“反调”。后经喜彩莲等人的发展,“反调”更加悠扬婉转抒情。
1918年庆春班应兴业茶园邀请,来到通往关内外咽喉要道山海关。月明珠主演的《珍珠衫》、《阻善毒儿》、《二县令》、《百年长恨》等剧目受到山海关观众的格外青睐,购票者争先恐后,剧场内座无虚席,演出盛况空前。因为楼下池座满员,站票卖出了不少,两厢便道也站满了观众。楼下拥挤,观众纷纷拥到楼上,木楼被压得格格直响,这可吓坏了茶园园主和剧场经理,他们赶忙令员工找来圆木加固支撑。
唐山落子在山海关唱红了,并且红得发紫。就连绅士奎旭东也看得入了谜,一次,他观后兴奋地对成兆才说:“你们的戏演得这么好,不能叫什么班什么班的,窑子才叫班呢?”于是,他便给戏班起了“警世戏社”的班名,并手书“唐山首创警世戏社”牌匾,还给戏班的主要演员择了字,月明珠字“久恒”。
警世戏社在山海关唱红后,月明珠调不胫而走,迅速传到营口。
1919年春末夏初,警世戏社应李子祥隆春班的邀请来到营口,演出于永大茶园。此时,李子祥班正在小红楼演出,两个戏班虽没有宣布打擂,但仍有一决雌性之势。前三天,势均力敌 ,三天后,月明珠以其主演的《桃花庵》、《杜十娘》、《花为媒》等新剧目将大部观众争了过去。
月明珠的戏确实高人一筹,文戏韵味浓厚,入情入理。特别是他主演的《杜十娘》感人至深。当李甲从孙富处喝酒归来,杜十娘百般温存,万般体贴。竟意想不到的是李甲以1000两银子把她卖予孙富时,仍然不信。当她确信后,顿时一惊,双手将皮裘一抖,随着锣点“呛!”亮相,眼睛直射,目瞪口呆,一个大停顿,长达一分钟。杜十娘开始由震惊到怀疑、确信、失望,悔恨、愤怒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头四句如山洪暴发,一泻千里,令人惊心动魄:
闻听此言大吃一惊,
好一似凉水浇头怀里抱着冰。
木雕泥塑说不出话,
云蒙遮眼两耳鸣。
心如刀扎浑身我是哆哆哆哆哆哆战,
扑簌簌两眼落下泪痕。
我一片心机使尽有何用,
从头至尾思想起来更伤情。
只想着脱去烟花归李姓,
一归良门后世传留美名。
随君千里路程无悔意,
还想着做贤孝夫妇长情。
显一显我这青楼出身更尊贵,
不料想路遇无情雨和风。
可惜我瞎了两只眼,
把他看得那么重,
毫无些个悔意把他从。
可叹我一片冰心成画饼,
恨死人哪他这样薄情把我扔。
至如今我随他前去也无好处,
我又想再行复返也算无能。
反复思量该我命尽,
何不如此这样行。
主意打定擦擦眼泪,
勉强转为喜面带笑容。
郎君哪既怕家君深怪罪,
为这此事莫发愁容。
听你言良友高见分别了好,
出此良策是大英雄。
不必难为了你我就从命,
两全事啊,你上西来奴家我上东。
这段唱词流传至今,仍被演员们奉为金科玉律,久唱不衰。
月明珠以其飘逸、俊俏的扮相,甜润优美的唱腔、细腻传神的精湛表演,令观众拍案叫绝,其唱腔使观众总有余音绕梁之感。观众开始冷漠共和班的开花跑,转而青睐于月明珠。
在警世戏社出关之前,开花炮是关外最红的演员,曾留下了“开花炮炮打营口,打败金菊花”的美誉,可这次,在月明珠面前,却败下阵来。
艺术同自然规律一样,就是这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
月明珠在营口的影响是空前的,时有一位观众到商店买鞋,售货员问他买什么,他竟脱口说:“买月明珠!”可见观众对月明珠调竟痴迷到什么程度。
1919年秋末,警世戏社应哈尔滨庆丰茶园的邀请,来到哈尔滨。在此演出正红,成兆才也准备带领演员们在此大干一场。1920年初的一天,月明珠正在庆丰茶园主演晚场《书囊记》,突然闯入一群军警,拥着一位大块头的人上了舞台,宣布说:“张大帅岳母做寿,邀月明珠连夜去奉天,今天的戏不演了,散场!”演员们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去,只好连夜打起软包,乘火车到奉天为张作霖的岳母做寿。
原来,张作霖为给岳母祝寿和为自己升任“东三省巡阅使”夸官,已请到了许多著名京剧演员,庆丰大舞台老板袁绶卿向他建议说:“没有月明珠的落子,真有点缺憾!”张作霖马上让他去“请”月明珠,所以才有了“押戏祝寿”这一趟。
第一场是月明珠主演的《花为媒》、第二场是《马寡妇开店》、第三场是《桃花庵》。
在一阵鼓乐声中,扮演《桃花庵》中陈妙婵的月明珠出场了,只见他身材均匀,伴相俊美,台步走得袅袅婷婷,如风摆杨柳,活脱脱一幅美少女形象。这使看惯了京梆大戏的官绅、太太们惊叹不已。《开店》是月明珠的拿手好戏,加之他嗓音圆润洪亮 、腔调委婉深沉,很注重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别是奶孩子那场戏,采用了莲花落中少有的慢板抒发感情,且唱中有说,台词儿自然糅入唐山方言,达到优美朴实的戏剧效果,获得了满堂喝彩。张作霖以其岳母的名义给警世戏社赠送了一块牌匾,上书“当仁不让”四字,以示对落子戏的推崇。寿戏演完后,袁绶卿又向戏班宣布:“张大帅做了东北巡阅使,要举办慈善事业,赈济灾民,要警世戏社在奉天庆丰大舞台唱一个月的义务戏,每人每天一元钱的伙食费!”演员们都清楚,这是袁绶卿在揩油,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警世戏社只好又演唱了40多天的义务戏。
落子戏曾几度被禁演,很少与京梆大戏一样被人同等看待,更谈不上进入上层社会举办的堂会,这次破例进入帅府参加演出,可谓是破天荒之举。随后进入庆丰大舞台演出,无疑改变了人们以往对落子戏的鄙视和成见,无形中也提高了唐山落子的地位,使它处于和京梆大戏并驾齐驱的位置。
1921年11月3日,《盛京时报》在《一日晚之中华茶园》一文中,对月明珠的演出给了很高的评价,文中详细介绍了戏园园主动用军乐队欢迎月明珠出场的情景:“昨晚(一日)有人来邀说,月明珠来了,今晚于中华茶园登台。月明珠的能耐去年在庆丰赈灾义务戏已经领教一次,可惜彼时他的嗓子坏了,没听到好处,这次来了,更需要领教一回。所以欣然同着朋友去了。到了园子,还没开戏,早见西站祖氏家塾一班乐队占了两个包厢。细一打听……特把乐队调来,欢迎这月明珠的……不想一个唱落子的,会有这么大的声势,真是天年赶的。却说还没开戏,先奏一通乐,仿佛前清时代接总督巡抚上任一般。月明珠因此中老手,嗓子已复原了……当他未上场时,祖宪廷先把乐队调到台上,于军乐声喧之中把月明珠催上台来,不曾看见过这样的上场法。”戏园子用如此高规格的礼遇欢迎月明珠,捧角捧得真有些过格儿。戏评又道:“且说月明珠,做戏很是细腻。至于唱工,究竟怎样算好,我没研究过落子,我不敢武断。细听他的唱法,惯使鼻音,有时又似皮簧小生、青衣的吐音法子。落子理应当使用小嗓不应当,我不知道,若论月明珠,确是小嗓的用法。他既然会使小嗓,当然出人头地。盖月珠和明月珠都使本嗓,不会使小嗓,所以有时吃力的很。皆因落子戏,一般若唱好几百句,若不会偷巧,铁打的嗓子也会坏的。”只有观看了月明珠的戏,才有如此一语中的的评述。
评剧界有句俗语,叫做“男怕《回杯》、女怕《开店》”,是说这两出戏里面的唱词很多,有的连唱100多句,不会使用小嗓和巧妙的换气是很难唱好的。“大换气、小偷气,不蛮唱、留余地”就是月明珠的高明之处。
11月4日的《盛京时报》刊发了署名伯荪、题为《破天荒之落子戏》的报道,对月明珠又进行的极高地赞誉:“……乃于日昨忽闻大名鼎鼎之月明珠重临沈水,再奏绝技,余听聆之下,心为之动,志为之摇,不得不偷闭以见,兹将眼廉目瞽所接触者,表面出之。……最希望之名伶月明珠登场矣,余聚全副精神,注意静观,见该伶身体韶秀,玉质玲珑,较之戏剧大王梅兰芳,余固不敢妄拟,然相差不过一闻儿。登场演《花为媒》,去张文闰女士,娴熟贞静,淡雅可爱,毫无猥亵柔媚之感,此为落子中所罕见。至其唱功,实大声宏,婉转抑扬,恍如巫峡之猿,恰聆湘江之瑟,观花一段酣畅处,痛快淋漓;凄凉处,声泪俱下,致使做客悲喜交加,不知所云。诗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吾欲为赠斯人。”时隔两天,伯荪又专门观看了月明珠演唱的《杜十娘》专场,对月明珠的表演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刹那间,人声寂静,万目共瞻,而月明珠青楼遗恨出现矣。月明珠饰杜十娘,千般婀娜,万种娇妍,舟中见李生不悦一段,莺歌燕语,曲尽欢心,俟见李生弃己,忧形于色,体贴尽致。汩汩述阿侬命薄。李生负义一段,悲声呜咽,涕泗潸然,宛转歌来都成妙谛,洵唤醒痴情梦梦者不少……”观者伯荪看后如此,凡是看过月明珠戏的人莫不有同感。
月明珠开创了落子戏男旦最辉煌的时代。
1922年8月19日(农历六月初七),警世戏社头班第三次进入奉天。《盛京时报》在显赫位置报道了月明珠来奉天演出的消息:“落子界大名鼎鼎之月明珠,近在安东献技,昨闻该班应营口之邀,约一二日将过奉天,西站人士特挽留在西站平康里中华茶园唱几日。筹办人现已准备一切,大约十九日即可登台云。”戏社被中华茶园挽留后,并和茶园签订了两个月的合同 ,成兆才率领演职人员住进了悦来旅馆。
不想9月9日这天晚上,月明珠却突发“纲痉”不治而亡,年仅24岁。
1922 年9月12日的《盛京日报》曾专门对月明珠之死刊发消息。报载:“月明珠作故矣,日站中华茶园唱落子戏之月明珠最负时誉。前数日已告病假,未能献身舞台,兹于九日作故,十日掩埋。”
月明珠在短短14年艺术生涯中,首演了成兆才创作的30多部剧作。如《马寡妇开店》、《老妈开嗙》、《花为媒》、《杜十娘》、《回杯记》、《卖油郎独占花魁》、《珍珠衫》、《雪玉冰霜》、《三节烈》、《六月雪》、《杀子报》、《败子回头》、《移花接木》、《因果美报》、《薄命图》、《黄氏女游阴》、《金钗钿》、《双婚配》、《高成借嫂》、《感亲孝祖》、《横霸杀楼》、《悍妇传法》、《杨三姐告状》、《百年长恨》、《二县令》、《恶虎滩》、《三头案》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多汗水,几多硕果!月明珠在创造这些唱腔的过程中,耗费了一腔的心血。每当接排一部新戏,塑造一个新角色,他都要按句、按段把唱词吃透,先进入角色,再入情入景,创造唱腔。下了戏台就琢磨,就像中了魔着了迷一样,才创造出这么多百看不厌、百听不烦的月明珠调和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来。
在辗转城乡繁重的演出任务中,排练了这么多剧本,还要亲自设计唱腔和表演,其耗费的心血和精力可想而知!
任善庆一直是庆春班、永盛合班、警世戏社的鼓佬,为评剧音乐的形成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看着月明珠长大的,一提起二弟任善丰无不感慨地说:“月明珠在青少年时代就与众不同,他把玩耍和休息的时间,完全用在学习和创造上。尤其是担任主演又成名之后,更加勤奋好学。一年360天,除去路途行车,每天演两场戏,还要拍戏、练功。每天散了夜戏,他总是掌灯学习,研究唱腔和表演,精力总是那样充沛,他好像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他钻研艺术的精神,简直是在拼命。”琴师田进禄也说:“那人太要强,台上一叫好,他就不要命的往死里唱,纯粹是累死的!”
月明珠文武双全,武功因被文戏高名所淹,少为人知。他臂力过人,双手能托起400斤重的东西,能从三张桌子高的地方往下翻“抢背”。他所主演的《铁公鸡》、《塔子沟》等剧目就是用的真刀真枪,他会使护手钩、流星锤、拐子、三节棍等武器,并得心应手。
月明珠是评剧形成时期的最著名男旦演员,他独创的唱腔、表演、塑造的人物原形开评剧旦角一代先河,起到了重大的奠基作用。他的去世,结束了男旦的黄金时代,但随之崛起的如碧莲花、李金顺、花莲舫等一代名伶,莫不是在继承“月明珠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不朽的开创业绩将永载评剧艺术史册!
1945年的《唐山日报》对月明珠是这样评价的:“在三十年前,唐山人若提起月明珠的‘落子’来,是莲花落的简称,又名蹦蹦,也就现在的所谓评剧。当初的莲花落原来是简单的乡村野曲,经月明珠的积极改善,大仿徽秦大戏才成了今日评剧班具有的规模。月明珠实是评戏的大改革家,他功勋的伟大,远胜过二簧班的谭大王和梅博士。在他去东北之前,一向在唐山演唱,他以演青衣花旦,挑大梁于永远,号召力之强,永远胜过庆仙的京戏。”
月明珠死后,尸体被运回故里,安葬在胡家坡西北1000米处的胡家祖坟。“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有人想把坟墓作为“四旧”平掉,唐山地区得知这一情况后,以唐山地委、专员公署的名义专门下发通知予以保护。
2007年7月,月明珠的坟墓,由原来任家老坟(程庄)迁至胡家坡村东北1000米的地方。
滦南县文体局、滦南县文联联合为其立碑,并撰写了碑文。

附录:

碑文:
任善丰(1898~1922年),字久恒,艺名月明珠,滦南县胡家坡人,系评剧发轫者任连会次子,评剧第一任鼓师任善庆二弟。先生聪颖好学,艺术天赋极强。五岁始唱莲花落,九岁拜师学平腔。工旦行、主青衣,扮相俊美、嗓音清亮。首演成兆才诸多名剧,不落窠臼、独创新腔。
十一岁担纲《马寡妇开店》,荷露尖角;十六岁主演大戏《杜十娘》,奇葩绽放。武功超群,编演俱长。自编自演《桃花庵》,力作不朽;丰富板式创“反调”,艺苑流芳。压到男伶女乐,恰似明珠出蚌。“月明珠调”誉满津门,名扬关外,李刘白爱传承,名家新秀效仿。进而流派纷呈,业继蕃昌。先生因评剧而扬名,评剧因先生而愈响。君乃评剧奠基者,梨园公认;公系旦行创始人,菊部传扬。恰先生风华正茂,艺术金秋,然命运多舛,积劳成疾,瘁倒于舞台,病逝于沈阳。邵华早逝,痛失栋梁。玉殒珠消,灵安祖茔;弦哽板咽,韵断华章。值先生辞世八十五年,拭泪追思,敛衽缅想。窀穸再选,迁柩隆葬。勒石铭志,艺德昭彰。
                                       文化体育局
                       河北省滦南县文学艺术联合会
                                公元二○○七年六月


文章来源: 政协唐山市委员会 文史资料委员会


相关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