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关于情绪思维

2014-7-3 13:29| 发布者: 玉霜| 查看: 2554| 评论: 0

摘要: 在我国戏剧舞台上,有话剧、歌剧、舞剧等等样式,它们光彩夺目,各具特色。戏曲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品种(说它古老是因它产生于久远年代,善于表现古代生活;说它年轻,是因它刚刚学会了表现社会主义新生活) ...

关于情绪思维

   戏曲导演思维

张玮 冯霞 孙民

    在我国戏剧舞台上,有话剧、歌剧、舞剧等等样式,它们光彩夺目,各具特色。戏曲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品种(说它古老是因它产生于久远年代,善于表现古代生活;说它年轻,是因它刚刚学会了表现社会主义新生活),更有其魁力与艺术特征。这些不同品种的不同特征,规定着创作者的不同思维特征。那么戏曲导演的思维特征是什么呢?本文只想谈两点,一是情绪思维,一是程式思维。
                      关于情绪思维
    张庚同志把中国戏曲剧本称为“剧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作为“剧诗”的戏曲艺术,是按照戏剧艺术的要求来构思和组织矛盾冲突,通过冲突来反映生活,并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剧诗”虽然超越了抒情诗和叙事诗而形成新的品格,但它在表现人物时仍吸收了抒情手法,增强了浓烈的抒情成分。艺术感染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戏曲本身传达的感情强烈程度,所以戏曲导演必须注意感情的处理。感情和人物性格分不开,每个戏里都应当有不同性格的人物典型,因此必须按照人物的特征抒发出独特的感情。感情通常都蕴藏人的心里,并不表露出来,人必须在具体场合中遇到具体事情作为一种态度才表达出来,这种态度就是情绪。如看到了敌人烧杀抢掠的情景,马上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并进而产生和敌人去战斗的行动。在舞台上必须通过这种具体情绪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感情来。一个导演就是要把剧中的情绪线索分析清楚,并展开想象,加以渲染,创造出舞台上立体的形象。一般说来,情绪在戏曲中是剧中人感情的集中表现,它是剧中诗意和戏剧性的体现,它是用音乐和舞蹈来加以视觉化和听觉化的。因此戏曲导演不但要懂得戏,又要懂得诗,更要有音乐的感觉。所以说戏曲导演的重要思维方法之一是情绪的思维。要把整个戏的情绪外化成演员唱、念、做、打的程式,以至于音乐伴奏和舞台美术的形象处理,都必须能够清晰地表达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使整个戏的情绪色彩视觉化和听觉化,才有助于加强对观众的感染力。通常说导演的思维是形象思维,说导演是舞台动作的组织者,这些说法并不错,但还不够,还应进一步说戏曲导演的思维是情绪的形象化,是要抓住戏和人物的 “动情点” 加以外化。把戏的情绪变为观众看得见、听得清的东西,而且是清清楚楚、毫不含糊、毫无疑义的东西,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这种处理在传统戏中举不胜举,如《挂画》那折戏,就大大渲染了含嫣听说花荣到来时的高兴情绪,设计了一套椅子上的舞蹈动作和穿衣服的舞蹈动作。现用《高山下的花环》第三场“英雄进行曲” 为例谈谈导演的情绪思维引发的构思。剧作者以高昂的热情沤歌了战士们诗一般的爱国情怀,导演要把那“块块真金”的人物——他们的爱国之情。同志之情、战友之情都凝结在血与火的战斗之中,来体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主题。正当我们的英雄们要为保卫祖国而去赴汤蹈火之时,军中却出现了一个“逃兵”,全军震动了,雷军长震怒了。于是突然地紧急集合,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气氛。官兵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但都意识到事情非常严重。我们通过三组队形在台上的多重调动,来烘托军中人人不安的情绪。紧接着雷军长带着愤怒的情绪出现了,当他指出有个贵妇人走他的后门要把她的儿子调往后方时,空气凝固了,接着爆炸了。怎么来表现这种情绪?我们曾给雷军长安排了一大段唱,不行,达不到应有的情绪;像电影一样摔帽子,也不行,也不足以表现应有的情绪;又改成用戏曲的“贯口”念大段的白话,虽有一定气势,仍不足表现雷军长此时此刻的震怒之情,最终想出了用军鼓烘托雷军长的念白,才使蕴涵的情绪得以爆发。然后是一段进行曲似的唱段,使情绪延续下去。这场戏的结尾要把全军的震怒情绪转化为英雄们胜利出征的情绪,从情绪的渲染上还应超过前边,方能使这场戏圆满结束。这场戏的结尾是赵蒙生悔悟了,他要剃光脑袋上前线,全军由愤怒转为激动,由愤怒的情绪转为振奋的情绪,体现我军战无不胜的军威,造成出征的高潮。我们是这样做的:一名战士高举红旗站在舞台中央,众战士在红旗下组成一个坦克造型,战士们原地踏步,举目前方,连呼“保卫祖国”,这时天幕上火箭齐飞,战火映红了战士们的脸庞……这种动态,这种情绪,强烈地感染了观众。
    这里必须提到的是,音乐、激光及对打击乐的改革——采用军鼓结合戏曲锣鼓,没有这些手段,是不可能达到视觉和听觉的外化目的的。
    导演不但要准确地掌握人物的动作线,更重要的是要赋予动作以丰富的感情。用人物的全部感情去感觉,从而形成一股感情流去推动戏的发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