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坛巨匠 生腔泰斗[转载] 评坛巨匠 生腔泰斗 ——纪念评剧倪派小生唱腔创始人倪俊声诞辰100周年 王镇范 倪俊声(1895-1970)字秀岩,艺名银娃娃。河北省迁安县人,评剧早期小生演员,倪派小生唱腔创始人。少年时期师承吴占奎(艺名金不换)习河北梆子青衣、花旦。十岁后加入唐山莲花落吉庆班、庆春班,长期同成兆才等莲花落艺人从事演艺活动。1910年至1918年间,是他对评剧小生唱腔创造最集中最突出的年代。1919年至1929年,倪俊声辗转演出于东北各大城市,在艺术实践中,曾对李金顺、碧莲花、水莲珠等刚刚走上评剧舞台的第一代女演员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1929年至1945年,倪俊声到黑龙江省克山县定居后,组织了评剧班社。同其合作的有金开芳、张凤楼(老葡萄红)、阚子龄、李中(小白菜)、筱黛玉、夏青(小葡萄红)等。1945年东北解放,倪受人民政府委托,在克山县正式组建了评剧团。在配合土地改革运动中,演出了《九件衣》、《恩仇记》等现代戏。1951年同克山县评剧团全体演职人员一起合并到黑龙江省评剧团(现齐齐哈尔评剧团)。先后任副团长、艺术指导等职,并参加了《圣人道》、《张恕海》等现代戏演出活动。1956年调黑龙江省戏曲学校(现省艺术学校)评剧科任教,在长达10年的艺术教学中,教授了《马寡妇开店》、《刘伶醉酒》、《打柴得宝》、《孙继皋卖水》等代表剧目。倪俊声1961年被选为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及黑龙江省第三届政协委员。 倪俊声的评剧小生唱腔创造,始于本世纪20年代。“我们说他是评剧小生的创始者,是因为他在十七、八岁的时候,也就是1912年,民国初年前后,曾扮演了几个‘落子’小生角色:如《马寡妇开店》中的狄仁杰,《独占花魁》中的卖油郎,《打狗劝夫》中的大生,《败子回头》中的王昌,《阴谋遭谴》中的二生等,并为这些角色创作了独特的腔调。他所创造的这些男角的腔调,经过观众的认可和赞扬,这几个戏的男腔也就肯定下来了,就好象经过他谱曲似的谁都按照他创造的男腔那么唱。直到如今,《马寡妇开店》的小生腔,仍然是沿用他创造的腔调。”(胡沙著《评剧简史》第73页)当时,倪俊声和余金波(艺名杨柳青)有机会合作演出了成兆才刚刚编写的《因果美报》,倪便在莲花落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了“当调”(冀东民歌),“道腔”(民间小曲),使其腔调、节奏、唱法等均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倪俊声的革新、创造,首先得到了成兆才等人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大大地增强了倪对评剧小生改革的信心而一发不可收。他先后在《夜审潘子琴》、《回杯记》、《刘伶醉酒》、《马寡妇开店》、《打狗劝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败子回头》、《左连成告状》等十几出剧目中,不仅改革了小生行当的表演、服装、扮相,而且一直继续坚持革新、创造小生行当唱腔,使倪派小生唱腔初具规模,并具有曲调优美、朴实高亢、字正腔圆、又说又唱、唱谁象谁、准确大方之特点。在他的唱腔里,正人君子狄仁杰同奸诈好色的孙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性格;酒仙刘伶同卖油郎秦仲又是泾渭分明的两个形象;而赵连弼同刘庸又是风马牛不相及而格格不入的两个类型。成兆才对倪俊声小生唱腔创造不仅非常赞赏,而且还号召其它饰演小生演员,如李义廷、成国桢、张润时、刘子西、贾兰亭、王喜瑞等向倪俊声学习。于是戏班形成了争相效法、沿用倪俊声创造小生唱腔的良好局面。使评剧倪派小声唱腔不仅得到内部承认,而且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并逐渐流传开来。他为评剧小生唱腔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革新、创造开辟了道路。倪俊声对评剧小生唱腔的革新、创造,不但提高了小生在评剧艺术中的地位,而且使评剧开始有了以小生为主的戏,并使评剧行当趋于完善,从而促进了这一新兴剧种的形成和发展。 建国后,戏曲艺术在不同程度上都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愿望。从这里,倪俊声得到的启示是:评剧要获得新的生命力,必须演好现代戏,创作更多能够广泛而深刻地揭示现代生活的新剧目,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新腔调,努力塑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形象。50年代初,倪俊声的唱腔原则仍初衷不改,并又有了新的发展。继续主张“唱谁象谁”,并强调不搬用“老套子”,而要“死腔活唱”。用创造新腔调、新板式和借用女腔来丰富原有的男声唱腔,并籍以稳定评剧的固定风格。还主张唱、念、做结合,按照人物性格的需要,在旋律、节奏、音域等方面,分别采用加花减字、扩展紧缩、挑高压低等多种方法,使腔调富有新意和活力。贵在着重表达词意和对剧中人物细致的传情。他还主张吸收语言音调、生活音调等外来因素丰富评剧唱腔的表现力,使其唱腔灵活多变又极富于戏剧性。由于吸收了生活的音调,因而生动地描写了剧中人物的形象,同时也突破了一般〖小生二六板〗的规律。如在《人与狼》中创造了新腔调、新板式、新落板;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的唱腔吸收了女腔旋律;在《圣人道》中调整了男声唱腔,使反面人物陆和尚的演唱,在同女腔同宫同调的基础上,旋律向下发展;在《打柴得宝》、《孙继皋卖水》中,均在〖小生二六板〗的基础上,发展、创造了男声的〖慢板〗唱腔。《卖水》中“夏日炎炎似火烧,长街卖水苦煎熬。吆喝几声好甜的水!”则是根据大口莲花落《渡林英》、《借**》的唱腔创造的;《刘海砍樵》中刘海、胡秀英的唱腔,又分别借鉴了民歌《织芦席》、《采茶调》的旋律,使原有的淳朴的民歌在变化中,产生了新的表现力;《张恕海》中更夫杨老头的人物唱腔,是在与音乐家靳蕾合作下,将两首民歌《盼情郎》、《寡妇思春》有机地掺糅到一起而重新创作的新曲牌。它的使用不仅稳定了评剧唱腔的特点,还和男声唱腔原有的音调保持了亲切的联系。这一非常成功的创作,当时曾受到音乐家马可的肯定:“……有了新的因素,又保留了可以保留的传统风格中的某些规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的人物和旧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可以看出,倪先生在50 年代初的革新中,就已打破了评剧板腔体结构形式的格局,向兼有板式、曲牌综合体的创作思路探索着,从而开辟了评剧音乐改革更为广阔的视野。实践证明,“善于创造的人,必然是受惠于前人最多的人”这一真理。倪俊声在评剧小生唱腔创作上的这些作法,完全是服从剧中人物“唱谁象谁”这一主旨出发,打破人物唱腔中千人一面的“官中腔”旧模式,力求做到“闻其声、见其人”的戏曲音乐唱腔创作原则。这样评剧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个性十足的典型人物的音乐形象来,使评剧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起,在以中国评剧院为代表的全国各评剧团的男声唱腔改革,均有很大成绩。但追本朔源,他们的改革、创造,无不是在倪俊声小生唱腔创造方法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如魏荣元在《秦香莲》中老包的“与驸马打坐开封堂上”的花脸唱腔,早已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广大观众之所以承认它是评剧老包的唱腔,首先是因为唱腔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当年倪俊声创造的传统的〖小生二六板〗(即起落板,上下句均为6小节)板式。这里,为了配合人物的需要,虽偶尔扩展为7或8小节,但仍不失〖小生二六板〗的基本格式。哈尔滨评剧院著名小生刘小楼即从青年时代就崇拜倪派小生唱腔,他的代表剧目《白蛇传》、《柳毅传书》等的重点唱段中,都渗透着倪派演唱艺术的精髓。 纵观倪俊声在评剧小生唱腔方面的革新和创造,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他顺应评剧发展的历史潮流,得助于客观形式的改革氛围,和积极发挥个人的主观优越条件,并在充分驾御了评剧自身规律的前提下驰骋的结果。他的革新、创造,也为我们留下了未尽的启迪。倪俊声创造评剧小生唱腔,首先得益于剧种的发展。民国初期,正是百废俱兴的评剧初创年代。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创作、编写了大量剧本,将冀东民间说唱形式对口莲花落改造为拆出而演化成戏曲艺术的雏形。这种由莲花落蜕变成“戏”是评剧史上的伟大转折。也正是由于这种质变而奠定了评剧的基础;与此同时,月明珠已成为这一时期最引人注目的旦角演员,他继承了对口莲花落时期金菊花艺术上的优良传统,创造了〖反调慢板〗,完善了旦角唱腔的基本格式。为此,生腔若与之相匹配,它的创造、发展已成燃眉之急。倪俊声即是在这种艰苦岁月的严峻形势下,以剧种发展为己任,以生腔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革新创造、开拓进取,终于成为唐山落子时期和月明珠齐名的两颗耀眼明星。剧种发展的客观现实已成为倪俊声创造生腔的外部条件;倪俊声创造评剧小生唱腔,得益于深厚的根基。倪俊声有河北梆子的扎实基础,掌握并运用了河北梆子、皮簧腔等剧种的唱念技巧及其艺术规律,使他在唱腔改革上有所遵循和借鉴。他还有一定的民间音乐修养,除了莲花落、蹦蹦腔、乐亭大鼓、滦州皮影和什不闲外,还熟悉几十种民间地方小曲的道腔和当调。这种扎根于民间音乐沃土,汲取姐妹艺术、民间俚曲中最易于同评剧曲调相结合的部分来发展,创造小生唱腔,得益于女腔的借鉴。倪俊声1953年撰文《我怎样唱小生》中谈到“……至于小生尤为重要,目前也创造了一些新腔,这当然是好的。但还有一个主要来源不应忽视,这就是从原有腔调中去挖掘、整理,我觉得有些女腔,也似乎可适当吸收。”倪先生认为,评剧女声唱腔中的〖慢板〗,旋律优美、抒情,委婉、曲折而引人入胜,最能唤起欣赏者感情的共鸣。〖慢板〗同其它板式联结使用,可以构成整套唱腔,并且可一改〖小生二六板〗一贯到底的传统结构布局,从而能更好地体现出音乐形象对剧中人物的完整塑造。《打柴得宝》、《卖水》中的〖慢板〗,正是在这种主导思想下的尝试和探索。借用女腔旋律发展男声唱腔创造新板式,是倪先生建国后对评剧小生唱腔的又一新贡献;倪俊声创造评剧小生唱腔,得益于音域的拓展。传统的男声演唱同女声同宫同调,这种极不科学的演唱方法,阻碍了生腔艺术的发展而使其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倪俊声从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生腔艺术若要重新焕发出熠人的光彩,首先必须在适合男声最佳音域里寻找契合点。即在音域向下拓展中,达到调整男声音域之目的。他在《圣人道》中反面人物陆和尚的唱腔里,不仅保留了倪派小生唱腔的优越长处,而且又避免了唱低八度所带来的弊病。这种调整男声唱腔音域的办法,是解放后倪派小声唱腔的重要发现。 倪俊声创造评剧小生唱腔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党和各极文化主管部门重视与肯定。曾先后举办了各类活动,以志学习、倡导、继承、弘扬。1959年9月,黑龙江省文化局在“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继承戏曲艺术优良传统”的方针指导下,成立了“挖掘整理倪俊声艺术成就工作组”。全面地对倪俊声艺术实践进行文字记录、剧本整理、唱腔录音、曲谱校正,并配合剧目教学等方法,系统地对倪俊声舞台艺术进行了深入挖掘、集中整理。这是建国后地方文化主管部门首次对倪俊声艺术遗产继承所采取的断然决策。1962年10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文化局、省文联和省剧协联合为倪俊声举办了“名师收高徒”拜师会。我省评剧界颇有影响的小生演员刘小楼、杨振邦等拜谒了名师。他们不但直接继承了倪派唱腔艺术,还学习、运用了倪之创腔技法。拜师会进一步确立了倪俊声在黑龙江省评剧界的统领地位。1979年黑龙江省文化局在省艺术研究所召开“评剧倪派小生唱腔研讨会”。会上通过了靳蕾撰写的《评剧倪派小生唱腔研究》学术专著。它历史地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倪俊声唱腔艺术生成的历史分期与时代背景,科学而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倪俊声的艺术特色、倪派小生唱腔的创造过程、倪派小生唱腔结构分析和倪俊声建国后的新贡献等。《评剧倪派小生唱腔研究》,既是对倪俊声艺术实践的科学总结,又是其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它为我们继承前辈艺术遗产提供了更加翔实的佐证。1994年9月,由中国ISBN中心正式出版发行的国家艺术科学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黑龙江卷》,卷中“综述”和“评剧音乐概述”以及“人物介绍”条目,都充分肯定了倪俊声对黑龙江评剧音乐所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劳动。他不仅是我国评剧小生唱腔的创始人,而且还是黑龙江评剧唱腔音乐的奠基者、拓荒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他对黑龙江评剧事业的发展,评剧骨干队伍的形成,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他在评剧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和特别突出的贡献。 在纪念评剧倪派小生唱腔创始人倪俊声诞辰100周年的今天,我们怀着极大的热情缅怀这位评坛巨匠、生腔泰斗,是具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他将推动评剧事业的振兴与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