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评剧元老金开芳

2016-3-8 22:14| 发布者: 流水| 查看: 2727| 评论: 0|原作者: 流水

摘要: 评剧元老金开芳 刘乃崇金开芳从小学秧歌,学民歌,学莲花落,在家乡农村的艰苦生活中闹业余自乐。1911年10,开始了他的演戏生活。直到他1988年87岁时逝世,七十七年中他没有一天离开过评剧 ...
                        金开芳先生   金开芳先生在和刘乃崇先生交流
                          评剧元老金开芳
                                                                                刘乃崇
  金开芳从小学秧歌,学民歌,学莲花落,在家乡农村的艰苦生活中闹业余自乐。1911年10,开始了他的演戏生活。直到他1988年87岁时逝世,七十七年中他没有一天离开过评剧事业,可谓评剧元老矣。
  我与金老初见于1952年时,当时,他已年过半百,我刚过“而立”之年。那是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他参加东北戏曲研究院评剧团演出评剧《小女婿》。我是大会工作人员,与很多剧团都有接触,不过当时只是一面之缘,彼此都仅留下不深的印象。
  第二年11月,东北大区举行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我随以田(汉)老为团长的首都观摩团到沈阳去观摩,会演期间,《小女婿》作为全国戏曲会演时获得剧本奖和演出一等奖的剧目,在大会上作表演节目演出。我不只重看了这出戏,而且还看了不少别的评剧剧目,又与当时被尊重的“东北评剧三大老艺人”都有所接触。他们是黑龙江省的小生演员倪俊声(艺名银娃娃)、旦角演员张凤楼(艺名葡萄红)和在辽宁省的金开芳。他们都是评剧早期的有名演员,我听他们谈了自己所经历的评剧形成与发展过程,对评剧史的研究,增长了不少知识。
  就在会演期间,我又读到了金老当时刚写出的谈唱的文章。他说:过去唱评戏,讲的是字正腔圆、咬字清楚、嘴里要干净、嘴皮子要利索。”他说要达到这个水平,只有好嗓子是不够的,必须得练唱。练唱,“首先得掌握住嗓子,控制发音,使其不高不低,从丹田使劲,发音自然清脆,宏亮,富有感情。”他谈了练唱的步骤和方法。嘱咐演员们要“长期下功夫刻苦地钻研”。我又与他交换了这方面的意见,他表示他谈的这些是有针对性的,他认为有些年轻演员不肯下功夫,凭自己嗓子好,不练唱,既唱不好,又唱不长,更保持不了评剧的特有唱法,他才写了这样一篇小文。虽然是短文,却谈得十分中肯,给人很多有益的知识。
  过了几年,我听说金老已经不在评剧团演戏了,到了戏曲学校去教戏。从此,除去有人从沈阳来,带来带去我们之间的互相问候,就一直没有联系。
  1982年8月,辽宁省文化局、中国剧协辽宁分会举办庆祝金开芳艺术生涯七十年大会,中国剧协派我为代表去祝贺,我与爱人蒋健兰一起去沈阳,才有见到金老。在大会期间,与金老多次畅谈,并又一次观看了他演出的《小女婿.洞房》一折。
  金老在评剧《小女婿》中,扮演封建思想的代表人物罗寡妇。他把这样一个老顽固、刁婆婆演得入木三分,博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1952年全国戏曲会演和1953年东北大区的会演,都授给了他奖状,虽然不只是因为他在这出戏里演得好,而是全面表彰了他多年来为评剧事业做出的成绩,但其中也必然包括了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他81岁时演得还是那样精彩、那样真实。
  他在多年的舞台生活中,为评剧舞台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突出的贡献。据统计,他一共演出过一百多个剧目,其中有四十多个剧目是他首演的。他年轻时参加首演的剧目有《花为媒》、《败子回头》、《洞房认父》、《秦雪梅吊孝》、《移花接木》、《金钗钿》、《三节烈》、《珍珠衫》、《杨三姐告状》、《保龙山》、《黑猫告状》、《枪毙阎瑞生》、《状元桥》、《悔过愈疾》、《贤女化母》、《横霸杀楼》、《水露出阁》、《悍妇传法》、《二县令竞义婚孤女》等(这些剧目都是成兆才的作品,后来大都成为了评剧舞台上的流行剧目)。其他流行的评剧传统剧目,如《马寡妇开店》、《老妈开嗙》、《因果美报》、《劝爱宝》、《独占花魁》、《王少安赶船》、《打狗劝夫》、《杜十娘》、《安安送米》、《王二姐思夫》等也都是他的拿手戏。1954年他参加了革命工作后,又演了《白毛女》的黄母,《王贵与李香香》的李大娘,《折聚英》的洪大娘和《唐知县审诰命》的诰命夫人等。
  金老告诉我,他小时候加入剧团时,开始唱的莲花落只是些不完整的小戏,后来他与成兆才、月明珠(任善丰)等把莲花落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把《马寡妇开店》、《王少安赶船》、《花为媒》等戏加以重排,唱的不再是原有的莲花落,而改成了“改良平腔梆子戏”,就是今日的评剧的雏形了。这一关键性的改革过程,主要是从梆子等剧种和二人转中吸收了艺术营养。由“半班戏”发展成了完整的戏剧形式,致使人们说他们是“土坷垃成精”。而金老正是其中的骨干之一,那时他才14岁。
  因为早期的评剧是从说唱的形式发展而来的,所以特别重唱。金老的嗓子好,又在唱上下过真功夫。一般来说,他的唱的特点是:俏皮、灵活、明快、泼辣、富有生活气息、感情浓厚。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练出来的,而是学习了很多前辈莲花落艺人的拿手活儿,并集中了同台演出多年的名演员成兆才、月明珠等的所长,再经过自己苦练得来的。
  解放初期,身任东北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的安波同志,很重视金老的唱,他在音乐上也是专家。他就研究过金老的唱法,曾说金老的丹田有基本功,才能唱的那么好。安波同志与金老多次切磋唱法,并帮助金老总结经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金老便把自己练唱的经验,传给学生们。
  不过,评剧演员早年在唱上比较下功夫,表演上就没有基础,演员没有腰腿功,演戏时马马虎虎,不大讲究。而金老谈起他幼年时的情况,他的老师张积荫(名志广)教导他应该在台步、身段上下功夫,要在这方面有“拿人”的东西,才能与众不同,出人头地。而且说,要练台步、身段,就要先去观察城乡的大姑娘、小媳妇是怎么走路,怎么哭,怎么笑,怎么动作的。这可是教到根本上了,舞台上的表演艺术都来自生活,先观察生活,再进行创作,才是正确的创作之路。金老就是这么学来的,他真的在生活中观察,经常地看,认真地看,仔细地看,不放松一切机会地看。而且学来就练,模仿生活中大姑娘、小媳妇的动作,来找如何在评剧舞台上用的艺术程式。金老过去演的《花为媒》的张五可、《开店》的马寡妇、《朱买臣休妻》的崔氏、《杨三姐告状》的杨三姐、《王二姐思夫》的王二姐,都是些个大姑娘、小媳妇,他就费尽心机来研究、来设计、来安排、来创造,把生活化为艺术,丰富提高了评剧的表演艺术。
  在金老艺术生活70年的纪念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学生张晖演的《朱买臣休妻》和郭美蓉的《花为媒》。这两出戏,我们听在辽宁、沈阳工作多年的戏曲干部说,她们是得到了金老的真传,保存了较多的金老演唱艺术的特点。张晖、郭美蓉都是辽宁省戏曲学校的毕业生,在学校时,他们都是直接向担任他们学校副校长的金老学戏,每个人都学了好几出,学得比较瓷实。当时张晖是鞍山市评剧团的主要演员,郭美蓉是丹东市评剧团的主要演员,我们在金老纪念会期间见到她们时她们都30出头,正当戏曲演员最好的年华,可惜在剧团“自生自灭”之风的吹刮下,她们都离开了评剧舞台。然而她们并没有放弃评剧事业,郭美蓉在教戏,张晖在整理、研究金老的艺术并行诸文字,她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仍然努力传播着金老的艺术。金开芳先生在给张晖、郭美蓉二位老师说戏
  金老的唱腔与表演,确实很有特点,但是那些艺术特点,看起来在别的演员身上也不是完全没有,只是因为过去我没有看过金老的传统戏,这次从他的学生身上见到,感到特点鲜明,独具特色。很多评剧演员都向金老学过,把他的艺术创造吸收到自己的演唱之中,评剧最早的女演员花莲舫、李金顺,金老的弟子筱桂花、夏青、韩少云都向金老学习过很多技艺;鑫艳玲、菊桂舫也直接学到了金老的绝活;白玉霜、喜彩莲、新凤霞也受到了金老不少的影响。
  金老的艺术有哪些特点呢?我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生活气息浓厚,看来并不是在做戏,就是人物在场上生活,但每一个动作又都不是生活的原样,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都是有所夸张的。比如走,这在戏曲“五法”之中是步法,走得是那么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却又是很有节奏,很美。那小蹉步,走起来,随着音乐让你不感觉人物在走,只看见身子移过去了,走得那么稳又那么快。古时候说妇女走时“行不动裙”,这种步法正式走出不动裙的特点,这是从生活来的。
  在活动期间,我们邀请了金老的五代弟子座谈。77岁的李岱(李小舫)、56岁的夏青(她是金老的外甥女)、51岁的韩少云和年轻的张晖、郭美蓉都谈了金老当年教他们时给他们艺术上的教导。会上也谈到了金老“步法”的功夫。张晖说:“老师教我们走各种步子,有不同的走法。比如戏里常用的小碎步,那不是一步一步地走,而是半步半步地。那不只是腿在往前走,而全在腰上的劲儿。各种步子都是腰上的劲儿走出来的。我们进学校就要练腰功,但向老师学戏时,那腰功就不够用的,还要进一步练。老师教我们专门练腰,左摆右摆,把腰练的十分灵活,才能演老师教的戏。我学小碎步,白天上课学了,可走不好,每天晚上老师还专门来给我们加一班,练小碎步,练了多少日子,才算勉强走上来。”难怪张晖在《朱买臣休妻》里的“步法”那样好看,郭美蓉在《花为媒》里,特别是下楼的身段那样漂亮,原来都是金老教的好,使她们的腰功好,脚底下有功,才达到那么精彩。
  金老表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人物的性格鲜明、感情充沛。看来金老在他演的每一出戏里,在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精心的设计。《朱买臣休妻》中崔氏的嫌贫爱富、刁泼撒赖,脚一蹬,手一指,处处都有所表现。《花为媒》的张五可,这一大家闺秀,她不同于一般府邸中的小姐,她有娇嗔、任性的一面,又有爽朗、明快的一面,“坐楼”、“赏花”中流露出的高兴、自许、矜夸、踌躇满志,都用的极为丰富、优美的表演身段表现出来。在舞台上,人物的动作没有任何时候不在戏里,不在情里,却又并没有卖弄技术之处,最精彩就在于表演动作恰如其分.
  金老的表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唱念与做互相紧密结合。“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与手、眼、身、法、步,是分开来讲的,可在金老的戏中,总是眼到、手到、声到,声音与形体浑然一体,令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同时欣赏,统一于为情所感。在清代戏曲艺人所写演唱艺术要诀《明心鉴》中所谓“喜、怒、哀、惊现于面,欢、恨、悲、竭发于声”,它是统一的;正是金老的演唱特点。
  我只看过金老在《小女婿》中演的罗寡妇,这人物没什么唱,但他的念,如愤责香草不懂礼法,安抚香草回门时不要实说等地方,都十分神气。他上场来把腰板儿挺起,几步走就把这个封建老寡妇的神态勾勒出来,他的两眼一斜,手里的烟袋锅子一指,真是让人受不了。香草唱的:“听人说罗寡妇也是个老封建,老一套的旧礼法做媳妇更为难。”金老就真把这么个旧式的婆婆刻画入微。我曾和他谈起这个人物,他说:“过去我都是演年轻的妇女,岁数大了,也演些岁数大的,像《杨三姐告状》的杨母等,东北解放后,我更多演的是老年人,但并未演过罗寡妇这样的人物。不过这样的人,我在过去的农村可见多了,我为演这人物,把过去、当时见过的农村中像罗寡妇那样的老年妇女想了又想,哪一点适合于这个人物,就选了来做为我创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基础。生活就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创不出人物来。这没什么,谁都办得到,但看你是不是随时随地留心,把多少人在生活里怎么行动,都存在自己的心里,用的时候,找出来。可光有这也不行,还要把生活里看来的,按着评剧的要求,加以适当的夸张,把那最有代表性的动作集中夸张,让人一眼就看出来你演的是个什么人。怎样才能夸张得合适呢?也没什么奥妙,只有多研究,多琢磨,多练。我就是凭着一面小镜子。”
  谈起金老的小镜子,在金老弟子的座谈会上,韩少云、张晖等都谈过。金老是从年轻的时候就在自己的桌子上摆着一面小镜子,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没有别的工作,就坐在那里对着镜子研究自己的表情,把自己所进行的各种不同的设计,做出来,从镜子里自己来鉴定,哪个好,哪个不够好,那个还需要怎么加工。他的学生经常看见他自己对镜做戏,谁都知道这是他在进行创作。在金老自己,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习惯;在别人,也已经司空见惯。韩少云说:“老师就是这么魔症。这是他成功的一个秘诀。我看今天有不少青年演员缺少的就是这个魔症。”1980年,韩少云去看望金老,金老把挂在墙上的、他自己已经用了五十年的一面小镜子送给了韩少云,韩少云十分珍惜它,重新挂了水银,一直在用着,而且立下要把它传下去的志愿。然而金老并没有停止他的创作,在他的桌子上,又有了另一面镜子立在那里,一直到他离开人世。                                                                                                                                                                                                 原载《中国戏剧》1991年第5期
                                                                                  是《与戏结缘》中的一章



[attach]1416[/attach]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