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48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芬奶奶评剧之窗•第161期》~李兰舫

[复制链接]

874

主题

1191

帖子

516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8:11: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芬奶奶聊评剧
《芬奶奶评剧之窗•第161期》 今天简介评剧名家李兰舫   

    李兰舫(1919—1984)天津武清县人,自幼喜好戏曲。11岁拜雷喜福学京剧,12岁拜赵月楼改学评戏,同年入山霞社,13岁入白玉霜班。在白玉霜指导下技艺日渐成熟。1937年在津独挑育德社演出,后又与爱莲君合作。1931年到1957年间多次巡演于东北的沈阳、锦州、营口、大连、哈尔滨及北京等地,颇受欢迎。   

      李兰舫1949年后任天津市勇风剧社主演。1957年调沧县评剧团。代表剧目有《砸粥缸》《母子两代英雄》《骨肉情深》《潘金莲》《珍珠衫》《桃花庵》《玉堂春》《孔雀东南飞》《秦香莲》等。     

     李兰舫嗓音宽厚宏亮、圆润动听。她在白派唱腔委婉华丽的基础上,追求苍劲高亢的风格,成为白玉霜之后最具代表性的白派演员。   

    李兰舫评剧白派第一传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任沧州市评剧团主演及副团长。13岁时被白玉霜看中邀入戏班,在北京天桥为白玉霜唱“帽儿戏”,15岁改演“里子”角色,对白派低回婉转的曲调、意境深远的韵味极为喜爱,改原来的宽厚宏亮为柔婉细巧,并与白玉霜等义结金兰。   

    李兰舫称白玉霜大姐,白玉霜很看重五妹李兰舫,主动说戏,李兰舫深得其精髓,成为白玉霜主要配角。在四年的同台演出和口传身授下,李兰舫学会一大批白派戏并牢牢掌握了其艺术真谛,表演神似,唱腔乱真,被评剧界和广大观众公认为白派艺术的第一传人。   

    李兰舫受白玉霜之托,给白玉霜养女小白玉霜传授白派技艺三年,为她成为一代名伶奠定了基本。演戏、授艺并举使李兰舫更加精熟,在京、津、唐等地有了一定影响。     

     李兰舫1937年7月在天津独立挑班,演出很是叫座。1938年底李兰舫领衔赴东北,演出《玉堂春》《孔雀东南飞》等很红火,从沈阳到吉林、长春、大连,直到鸭绿江边的丹东永安舞台,都留下了她的倩影。由于日寇汉奸横行霸道,演出经常受到影响,李兰舫硬是坚持了下来。这种爱国精神可敬可爱!     

     李兰舫在东北她借鉴京剧名家程砚秋、尚小云的表演艺术,并把尚小云创演的《乾坤福寿镜》移植成评剧,发挥自己嗓音“松、厚、圆、亮”的优势,用京剧的技巧丰富评剧表演艺术,形成自己健朗、朴实、豪放、大方的表演风格。   

     李兰舫特别是她演唱的《佘太君挂帅》《摆箭会》等老旦戏,以白派唱腔为基调,融入小生唱腔,揉进刘派旋律,广被认可。 

      李兰舫1946年回津,12月与小白玉霜、新凤霞等合演《珍珠衫》《杜十娘》等备受欢迎。她戏路宽广,本工的青衣、花旦精擅,老旦、小生、老生甚至花脸均能反串得精彩到位,而且塑造得各有风采,绝不雷同。京剧名家李万春观后非常钦佩,登台祝贺。     

    李兰舫解放后的艺术之花更加绚丽,1950年1月,李兰舫带头演出《兄妹开荒》备受好评;5月在中国大戏院筹募义演,与北京赶来的小白玉霜等合演《三节烈》等,盛况空前。     

    李兰舫1953年之后几年主要在津、冀、鲁各地演出,声誉更广。1956年,小白玉霜以同挂头牌力邀李兰舫加入中国评剧院,等待成行时,天津举办汇演,天津专区评剧二团(在沧州现辖区境内,时属天津)亟需主演,专员曹庶范亲请李兰舫领衔演《打金枝》中国母,荣获表演一等奖和荣誉奖,被挽留该团即后来的沧州市评剧团,任主演和业务副团长。     

    李兰舫1957年她率团赴京演出,曾出现观众通宵排队购票的情景。以后几年,她率团到沈阳、抚顺、锦州、山海关、唐山等地巡演,一路轰动。         

     李兰舫为贯彻党的“双百”方针,积极排演现代戏。1958年沧州市评剧团排演现代戏《母子两代英雄》,李兰舫饰演马本斋的母亲,达到李兰舫艺术的巅峰。其唱腔避开白派凄楚哀怨的腔调,注入浑厚激昂又委婉悠扬的艺术神韵,创造了各种板式的成套唱腔,将人物的“神”与“情”巧妙融合,以精微细腻或雄浑豪放的曲调,把一个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英雄母亲形象表现得撼人心魄。1962年,该剧作为省汇演剧目在津反响强烈,郭沫若、田汉等名家观后予以高度评价。其后,该剧在天津连演百场,场场爆满,天津广播电台录制后多次播放。     

     李兰舫1963年,主演宣传农业合作化的《槐树庄》和歌颂中朝人民友谊的《骨肉深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予以录播。 在“文革”前近十年间,李兰舫参与新编和主持改编歌颂红军长征的《铁流战士》等十几出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百岁挂帅》等,在讴歌新时代、创演英雄人物方面卓有贡献。    

      李兰舫她为人平和谦逊,艺德高尚,甘当配角,培养了大批演员。三年困难时期,李兰舫系沧州地区仅有三位享受高职待遇者之一,多次把自己的专供食品分给大家,后来还把价值万元的行头献给剧团,受到领导的好评和同事们的拥戴。她先后当选为沧州市政协委员、常委、河北省政协委员。   

     李兰舫在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上,她用白派唱腔谱写新曲,激动地演唱周总理丰功伟绩,使观众潸然泪下,掌声雷动。   

    李兰舫在1982年,六十多岁的她抱病演出拿手戏《砸粥缸》,成为她最后一场演出。两年后,李兰舫病逝于沧州市。她生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李兰舫德艺双馨,戏路极宽,常在一出戏中兼演两种行当的角色,功底深厚,演技高超。 十年动乱中被迫离开舞台,1973年重返舞台后,李兰舫精湛的艺术再现辉煌,每场演出都受到热烈欢迎,掌声与喝彩声更是连连不断…… 

     李兰舫的代表剧目《母子两代英雄》《槐树庄》《骨肉情深》堪称经典的经典,一些悦耳动听的唱段流传至今。   

      李兰舫1954年李兰舫参加天津市第一届戏剧观摩汇演,主演《孔雀东南飞》荣获二等奖。传人有评剧名家刘化茹、夏霞、名票黄磊等,她的女儿伊宝琴积极传承母亲事业,使得李兰舫独树一帜的白派艺术弘扬光大。   

     李兰舫德艺术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原沈阳评剧院二团团长王景山回忆李兰舫说:“她表演大气,身段优美,多演正剧。她还改编演出时装戏。在丹东的永安舞台层上演上演《空谷蓝》《少奶奶的扇子》,都是改编于外国电影”。真是戏路宽广,多才多艺。   

    李兰舫虽然在1984年就去世了,但她的精湛白派艺术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楷模,广大戏迷观众永远敬佩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