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93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深圳文化品牌“戏聚星期六”成功创办6周年

[复制链接]

63

主题

65

帖子

351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5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30 22:38:4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鹏展翅恨天低,传承薪火燃百城
——记深圳文化品牌“戏聚星期六”成功创办6周年
不久前,在京津冀大地上,来自国家级戏曲艺术院团的名家们与当地票友一起唱演、互动,好一派演员戏迷一家亲的和谐景象,而这正是来自远方深圳文化品牌项目“戏聚星期六”搭建的平台,让戏迷票友通过与名家亲密接触,得到点对点的艺术真传。

“戏六”搭台,戏曲名家与票友同台唱戏

今年5月,也是延安文艺座谈会顺利召开的第73周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构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促进地区间的戏曲交流,传播戏曲艺术魅力,全面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戏聚星期六”特在成功创办6周年之际,于5月举办了巡回演出,北上京津冀三大地区,为当地的戏曲艺术家和戏曲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此次活动,将深圳这张文化名片传递出去,让更多戏曲界人士了解了“戏聚星期六”。
“戏聚星期六”特意精心准备了一老一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剧种,昆曲和评剧,因评剧在京津一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昆曲也居然在河北农村有拥有60年建团史的农民业余昆曲团。当“戏聚星期六”发现这样的团体时为之一振,既兴奋又伤感,兴奋的是昆曲这样古老的剧种居然在农村还有人坚守着,伤感的是他们又是多么的渴望更加专业的支持和帮助。于是,5月23日,“戏聚星期六”走进河北霸州市,借助平台资源搭建戏曲平台,联系中国北方昆曲剧院,促使其与霸州市王疙瘩村业余昆曲剧团达成“联姻”,建立昆曲传承培训基地。霸州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张东兵表示,感谢“戏聚星期六”为当地业余昆剧团搭建与专业剧团交流的平台,希望今后能够多举办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同时,北方昆曲剧院院长、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杨凤一认为这样的联姻,对挖掘民间艺术精髓,寻找最接地气的表演,探索艺术与生活的本质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除了昆曲,在京津最具群众基础的地方剧种评剧也是“戏聚星期六”此次巡演的重点推广剧种。
5月15日-16日,“戏聚星期六”携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及其众位弟子分别在天津滨海新区汉沽文化馆以及北京大观园戏楼进行了精彩的演唱、表演、互动教学。将评剧的普及与辅导搬到舞台上,由艺术家与戏迷票友零距离接触,现场互动演唱点评,可谓组织者别出心裁。谷文月老师在接受采访的时表示:“作为评剧演员看到大家如此的喜爱评剧感到很欣慰,戏曲的传承不容易,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同时也感谢‘戏聚星期六’这个平台,长期以来为戏曲的传播和弘扬做出的努力,这次采用讲演互动的形式,别出新裁。台上台下能够积极的互动,而不是单一的表演,更多的是学习和沟通,大家一起探讨一起摸索,整个演出氛围比较轻松。”
京津冀巡演只是“戏聚星期六”全国品牌宣传的一个阶段,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是每到一处所留下的观众期待的目光让这个来自深圳的品牌越发自信、成熟。
“戏六”始终以“传承戏剧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为本
说到“戏聚星期六”,全国戏曲界几乎无人不晓,而且在戏迷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过去说到“戏聚星期六”,人们喜欢在其前面加上“深圳的”这个定语,现在虽然不再刻意强调“深圳”,但是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英明的决策以及深圳这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早已与“戏聚星期六”的宗旨融为一体。
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摧残,戏曲艺术也由原来的大众艺术逐渐成为少数人的爱好,这种窘迫的状态犹如被破坏的文化生态,急需理性地涵养与扶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戏聚星期六”于2009年4月在深圳应运而生,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深圳市骏辰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深圳大剧院承办,每周六下午如期举办,观众凭票免费入场。
“戏聚星期六”以“传承戏剧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目标,以中国戏曲普及和欣赏为切入点,以解说、演唱、表演相结合为表演形式,为深圳市民提供一道道文化大餐,是深圳构建多元文化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增强民族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戏聚星期六”采用讲、演结合的形式,活泼生动,寓教于乐,将知识性、艺术性、大众性、趣味性、观赏性紧密结合,让市民与戏剧大师、表演艺术家近距离对话,形成不同于传统的“一家花钱,百家看戏”的公益戏剧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戏聚星期六”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互动式表演形式,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追捧和好评。不仅在表演形式上独树一帜,“戏聚星期六”在策划创意、运作模式等方面也不断求变求新。它变通以往的看戏模式,通过政府买单、企业运作、市民免费看戏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公益戏剧模式,既丰富了市民的娱乐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同时对活跃戏剧市场,解决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经营艰难、后无传人的困境也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它以传统戏曲为支点,是深圳公益文化活动的有益补充,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又一大创新。
“戏聚星期六”作为深圳公益品牌项目,始终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戏曲经典”为宗旨,将一出出精彩剧目搬上舞台,将一个个名角请到深圳,致力于戏曲传播,“戏聚星期六”的策划人夏运华女士更是被中央电视台称为“为戏曲奔跑的人”,而“戏聚星期六”的艺术总监陈胜利则在自己微博签名为“为戏曲艺术奋斗终生”。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史依弘,是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一代京剧演员。六年前,她首次来深圳参加“戏聚星期六”。来前,她也非常担心,深圳究竟有多少戏剧观众会与京剧演员近距离对话?最终令史依弘惊喜的是,那天观众席爆满。
“这与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非常有关,全国除了深圳,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都没有这么大力度支持传统戏剧表演的。”史依弘说,“不能说深圳是移民城市就需要传播传统文化,而是中国每个地方都需要做这样的事情,可是深圳市政府先行了。”
戏六聚人气、扬正气,树立深圳文化品牌
戏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它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民族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散发着无穷的文化魅力。作为世界戏剧三大渊源之一的中国戏曲,其传承意义重大而深远。
为了让观众全面了解各剧种的知识、欣赏优秀的经典剧目,“戏聚星期六”承办方精心甄选剧种,精心策划每期活动。六年来,“戏聚星期六”走过了不平凡的路,共举办了240多场演出,展示了京剧、粤剧、评剧、昆曲、豫剧等超过65个剧种,邀请了260多位名家进行现场讲、演和4000多位专业演员登台献艺。其中“梅花奖”、“二度梅”及梅花大奖得主共计160多人,如首届“梅花奖”得主、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谷文月女士;中国文联副主席、梅花大奖得主裴艳玲女士;中国剧协主席、梅花大奖得主尚长荣先生等。
印象最深的是,2011年底2012年初,受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邀请,深圳“戏聚星期六”三周年庆典演出在北京举办“全国中青少评剧艺术交流演出”,将深圳这一知名的公益文化品牌用走出去的方式推向全国,在当时引起全国戏曲界的轰动。它的公益戏剧模式引起了关心中国传统戏曲继承与发展的各界人士的热情关注,所以才应邀到北京演出,并介绍经验。著名评剧女小生张俊玲由衷地感叹:“感谢深圳‘戏聚星期六’为传承发展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她去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提案推广深圳“戏聚星期六”模式,在代表委员们中引起极大反响。
如今,戏聚星期六俨然成为深圳文化大发展中的一个品牌,是深圳市的一张靓丽名片。她为中国戏曲的弘扬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更成为对外推广深圳文化包容精神的一个窗口。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各种地域文化在这里融合,各种戏曲形式都能在这里找到知音;而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意义更深远、更长久。深圳在当前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大潮中再次走到前列,是全国少有的一个文化品牌,而这样的品牌更应该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
事实上,除了深圳戏聚星期六,深圳还有诸多文化品牌,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深圳读书月、剧汇星期天、美丽星期天、光影星期五、深圳晚八点、周末剧场等,数不清的文化品牌,汇成了一个丰富的城市品牌——文化深圳。而作为唯一一个坚守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戏聚星期六”走过6年,却与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主办的领导以及全国各地戏曲名家们与广大戏迷观众的厚爱分不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大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宣传力度,戏聚星期六始终坚持戏曲艺术为大众服务宗旨,弘扬正能量。但戏聚星期六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手段。中国戏曲是古老的艺术,除了培养年轻的演员,更重要的是培养年轻的观众,因此,培养年轻一代戏剧观众,将成为“戏聚星期六”在2015年的远大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