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绳各庄——评剧故里话沧桑
2015-6-28 19:01:32 唐山网络广播电视台
滦南县绳各庄村,一个孕育了“东方莎士比亚”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的地方。百余年来,热爱评剧的村里老少随着时代大潮变幻,见证了评剧的兴衰起伏。
【录音:村民唱评剧】
结束了一天劳作的村民们聚集在村头“成兆才家乡评剧团”的排练室,唱着评剧来开始他们的夜生活。评剧团团长金茂普认为,剧团起这个名字,最能体现绳各庄村人的骄傲,【围边的群众一提到我们村儿,首先的印象是好,原因是我们村继承了成兆才的传统,我们成立了剧团,往周边演出。】
在绳各庄村,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几乎人人都会哼唱评剧,这可能最能反映当地人对评剧难以割舍的情愫,因为评剧创始人、奠基者成兆才就出生在这里。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从小喜欢莲花落的贫困娃儿,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滦南县评剧博物馆讲解员桑育新,【评剧的萌芽时期,最初是由一人主唱的单口莲花落;后来呢逐渐被人们接受越来越发展起来,成兆才、任连会等人聚集在吴家坨对拆出戏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丰富了伴奏乐器,摒弃了那些庸俗的唱词唱腔,逐渐登上大雅之堂,最终定名为评剧。】
后来,成兆才受到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民主思潮影响,不断有佳作问世,连续写出了《花为媒》《杜十娘》《占花魁》等剧目。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创作完成的《杨三姐告状》,至今广为传唱,被奉为评剧经典。成兆才创立的评剧唱腔通俗,台词浅显易懂,表演生活气息浓厚,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在他的家乡绳各庄村,评剧更是繁盛一时。村民苏翠荣至今还记得当时,绳各庄村里的剧团出去演出时,那万人空巷的场面,【一说是绳各庄评剧团的,早早地就到那儿占地方去。有一回晚上下雨,有的顶着塑料布,有的打着伞,也在那看到散(场)。十里八村,二三十里地外的都往这边来看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化环境发生了变迁,随着电视、电影及外来文艺的进入,与其他戏曲剧种一样,评剧也受到冲击,演出市场急剧萎缩,绳各庄村的评剧剧团也纷纷随之解散。然而对绳各庄村人来说,无论走到何处,只要听到评剧,故乡的一幕幕影像就会出现在脑海中。在外地打拼多年的金茂普最终难以割舍对评剧的情感,回到家乡组建了成兆才家乡评剧团,【在刚成立时老龄化,逐步地呀,咱们吐物纳新,现在都是50以下的。有小孩儿,我们从4岁开始培养,现在她都7岁了。】
一方简陋舞台,一曲经典唱段……上演的不仅仅是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也延续和传承着百年来绳各庄村的情怀,构建和涵养着绳各庄人的精神家园。扒齿港镇文化站站长张振宇,【不仅排老戏、新戏,而且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分积极向上的节目,现在打牌的、封建迷信之类的活动都在这个村绝迹了。村里群众们的关系也都显得特别和谐。】
是评剧让绳各庄多了一份历史的人文气息,少了一份现代的物质浮华。村民苏翠荣说,绳各庄村人通过评剧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我们庄儿娶媳妇好娶,人家说过年过节的,有演出、有活动,到他们庄儿就跟小城市似的,小香港。】
作者:李昂 编辑:冯海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