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04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奉天落子的一抹红霞奉天落子的一抹红霞--刘鸿霞

[复制链接]

804

主题

837

帖子

431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15:17: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奉天落子的一抹红霞
2007年,东北评戏“四大名旦”、“关外三霞”之一的刘鸿霞走了整整40年了。在评剧艺术不同的发展时期,刘鸿霞像一抹灿烂的红霞,在表演、教学两方面闪耀着不可替代的光芒,应该写进家乡营口的文艺史。
    1911年,刘鸿霞出生于营口市区西部,家境贫寒,是卖面食的“刘大饼子”的老姑娘。14岁入位于自家附近的永丰社学戏,先后从师纪彩及刘印、刘子熙兄弟。初学小生,后改旦行。民国17年(1928),于安东永安戏院首次登台,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中饰演杨妻,初露头角。后随师与傍她唱小生的白云峰云沈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市演出,名声大振。此间刘鸿霞受到评剧第一位有影响的女演员李金顺的指点,深得李(金顺)派艺术精髓。
    大同二年(1933)12月20日的《泰东日报》曾载文:天庆舞台坤伶刘鸿霞所演之剧,表情熨贴,唱做均佳。其最可贵者,一颦一笑,或喜或悲,正如初写英庭,恰倒好处,既无过火之言动,亦无草率之行为。绣帘一揭,彩声四起。该伶自始至终按部就班,款款演来,毫无松懈。而该伶尤长悲剧。论该伶色艺,为天庆舞台现方倚为台柱。全才难得,有目共睹,领袖群英,洵无愧色。表演剧中情节确有独到之处。
    1935年3月9日,在哈尔滨中舞台,刘鸿霞与著名评戏板胡常青(盖州人)结婚。夫妻俩苦心切磋,密切配合,于是她名气大震,遂成东北评戏“四大名旦”之一。1940年左右,是刘鸿霞最红的时候,光陪她唱小生的著名演员就有14个。刘鸿霞的嗓音宽厚洪亮,表演泼辣奔放。其丹田力足,板头瓷实,运腔流畅,以高低自如、刚柔相济的“闷腔”最具特色,备受观众喜爱。代表剧目有《雪玉冰霜》《桃花庵》《杜十娘》《珍珠衫》《贫女泪》《杨三姐告状》《空谷兰》等。她在《雪玉冰霜》中饰秦雪梅,“吊孝”一场哭夫唱段极为精彩,多年来一直广泛流传。原沈阳大观茶园演员陈筱霞介绍说:《雪玉冰霜》这出戏,筱桂花、筱麻红都唱,可谁也唱不过刘鸿霞。特别是“吊孝”一场想哭夫又不好开口时的唱,先以“搭调”顿住:“我的——我的——我的夫哇——”从弱到渐强,最后像突然开闸放水一样地放声哭诉出来,加上乐队鼓、弦的配合、烘托,气氛感人。所以,每唱到这个地方,准是“死好”。 直到今天,关内外的演员在演出《雪玉冰霜》的时候,仍是按照刘鸿霞的唱法来处理。
   刘鸿霞对中国评剧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解放后成立的东北文协评剧院艺委会主任夏青曾经回忆:在我演小丫环的时候,我幸运的接触了当时红极一时的著名评剧演员,在她们身上,从品德到艺术,无不给我很多的教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刘鸿霞,她曾经和著名演员李金顺合演过《爱国娇》。刘鸿霞的唱法宗李金顺,声音高亢有力,以声带情。突出的是,她用原板唱腔来表现剧中人物的潇洒气度,更显示她演唱技巧的高超。她的拿手好戏《桃花庵》、《珍珠衫》、《王少安赶船》等对我影响非常大,我学习了她的很多东西。后来我成了主演,我的打炮戏也是《桃花庵》。在这出戏里,我就借鉴了她的唱腔,把她的唱腔化到了我的唱腔了,然后再按着自己的条件去创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唱法。
    刘鸿霞活动的年代,评剧艺术本身的发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演员没什么文化,也习惯于“跑墚子”,在外场抓词儿逗哏儿。刘鸿霞却很严肃认真,也反对其他人这样做。新中国辽宁评剧的奠基人曹克英多年后还记得刘鸿霞当年“教训”自己的趣事:1936年我16岁,尚未满徒。一天,我陪刘鸿霞演《贫女泪》,我演戏中的傧相。当刘鸿霞扮演的赵芸娘与富家二少结婚时,我喊了句:“夫妻对站三嗤牙”,她愣了一下,也只好照做了,可一到后台,不容分说就狠很给了我一脚(他个儿大体壮很有劲儿),指我骂道:“哪里来的山猫野兽,什么’,三嗤牙’!”“嗤牙”本不是我的创作,而是大家为逗观众乐都这样喊嘛,可是我却不敢争辩。后经师辈们劝解,知道了我是张四哥的徒弟,她才告戒我说:“以后要喊’夫妻对站三鞠躬’,少学那些外国溜的玩意。”此后,每逢见面,总要提起这段有趣的典故。由是可见,她的艺术作风可谓一丝不苟。
    刘鸿霞为人正直,洁身自重。虽屡遭挫折,仍与官僚、警宪等邪恶势力顽强抗争,深得观众和同行敬佩。1942年回家乡演出,就曾遭营口铁路警的刁难。从戏衣箱内搜出演戏用的木制手枪,便硬说是“私通八路”,还打了人。夏青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刘鸿霞人很本分,为人正派,不搞歪门邪道,我小时候就很钦佩她。有一次我听她讲,一天晚上,她演完了戏,很累,赶忙回家要休息。她一进门,发现她的被窝里睡着一个人,揭开被子一看,是个警察。她是个暴性的人,一下子怒火冲上心头,大喊:“你给我滚起来!”这警察糊里糊涂地醒了,刘鸿霞真要豁出命来了,不容分说,抄起茶碗,照着警察就打去,她连哭带喊,把别人都喊来了,闹得警察没办法,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她讲完故事,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做人就要正派,走得正,行得端,有理,正气就能压倒邪气,就不怕!”这些话,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很深的印象。
    社会最底层的“戏子”,坚守着最宝贵的人格尊严。对自己的同行、弟子,刘鸿霞却倾注着深深的关爱。她的徒弟刘筱霞深情忆起师父的关爱:1943年我从新宾县逃到了沈阳,当时我师父正在沈阳城里大舞台演出《空谷兰》,我在大北门的中华剧场演出。我师父怕我演黑了,自动三天不演戏,把傍她的一堂人都派来陪我演出,常青拉的大弦。桌围、椅披、大守旧也都给了我。我师父坐在后台坐阵鼓气。结果,没辜负师父的心血,我唱红了。那年我才17岁,大家都管我叫“小角儿”。我师父也非常满意。
    1952年,刘鸿霞从东北回到唐山,在关里活动了几年。1955年,徒弟刘筱霞到关内演出路过唐山去看她。那时候刘鸿霞住在市郊,已经不演戏了,生活也很窘迫。刘筱霞劝师傅回沈阳找金开芳、曹克英,还给了她50元钱的路费,她才来到沈阳,住在北市场的信诚旅馆。曹克英知道后,便把他接到了辽宁评剧团。
    到辽宁评剧团的那年,刘鸿霞44岁。由于多年疲于奔命的连续演出,嗓音虽不似当年那样洪亮,但是独有的传统韵味仍然未减。刘鸿霞除了主演几出传统剧目,还成功地演出了新戏《唐知县审诰命》(和金开芳轮流演出)和《杨三姐告状》(饰杨母)等。1965年她调入辽宁戏曲学校评剧科任教,培养了新中国辽宁省第一代评剧演员。1967年2月4日在沈阳逝世,享年54岁。
    今天,评剧前辈刘鸿霞的霞光依然照耀着乡梓梨园:她和丈夫常青的后人一直是营口京、评剧团的主力,为家乡的戏曲艺术竭尽心力。如果从常青和她开始算起,已经是第四代了。
许德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