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奶奶聊评剧
《芬奶奶评剧之窗·第242期》~今天简介西路评剧
西路评剧是20世纪初由西路莲花落演变而来,初名“北京蹦蹦”,后改称西路评剧。河北香河的王殿佐(青衣)、侯德山(须生),蓟州的挑帘红(花旦)等为西路评剧的创始人。
西路评剧以河北民歌为基础,唱腔高,甩腔长,多用“依哟嗬,依呀哈”为装饰音和衬字,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唱法。后来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曾一度消沉。建国后,中国评剧院经过挖掘、改革,艺术上又有新的发展。
1958年胡沙院长专门请出莲花落传人小蜜蜂传授西路莲花落,评剧名家张淑桂被选派学习西路莲花落,排演了《花亭会》。从此,正式定名为西路评剧。
胡沙院长等领导对西路评剧的挖掘和继承功不可没!先后上演了《孙继皋卖水》《三女除霸》《花亭会》《杨二舍化缘》《顶锅》等剧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张淑桂、刘淑萍等艺术家成为西路评剧的代表人物。张淑桂是全面、系统并有所建树的西路评剧传承人。她汲取各流派之长,在板头、气口、润腔及嘴皮子功夫上都有独到之处,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在全国享有盛名。2012年西路评剧被收录到北京市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淑桂受聘国家艺术基金〔西路评剧人才培养〕导师;2013年《西路评剧研究会》成立。
西路评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相信西路评剧的鲜花越开越旺、大放光彩。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