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145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淑华:我这一辈子是为评剧“还泪”而来

[复制链接]

803

主题

836

帖子

430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3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06:31: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淑华:我这一辈子是为评剧“还泪”而来
(马淑华是驰名全国的天津评剧院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获得者。马淑华1946年生人,工闺门旦、青衣、花旦。马淑华演唱技巧纯熟动人、嗓音甜脆明亮、韵味浓郁、演唱功力非凡,在继承评剧“刘派”基础上博采众长,“爱派”俏丽多姿的疙瘩腔、六岁红“云遮月”的唱法、甚至流行歌曲的发声气息都能拿来我用,形成音色高亢挺拔、行腔刚柔相济、抑扬顿挫、急缓有致、起伏跌宕;表演质朴自然、感情炙热、节奏铿锵有力的独特艺术风格。作为评剧刘派杰出的第三代传人、领军人物,当代天津评剧艺术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马淑华的演唱艺术深受观众欢迎,在戏迷心中有不可代替的位置和永恒的魅力。马淑华领衔主演的代表剧目《杜十娘》、《祥林嫂》、《村南柳》、《送货路上》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反复播放。其中她主演的《杜十娘》被观众赞誉为“天下第一娘”;《村南柳》应邀进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演出,还被拍摄为同名戏曲电视连续剧。马淑华的代表剧目还有《秦香莲》、《包公三勘蝴蝶梦》、《雪玉冰霜》、《杨三姐告状》,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蝴蝶杯》、《焚香记》、《闺女大了》、《花魁》、《百花峪》等。退休后的马淑华主动放弃一切演出活动,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培养评剧青年演员方面。)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第七届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马淑华成功塑造了杜十娘、祥林嫂等众多经典人物,以演绎悲剧形象见长的她表示:“我饰演几乎都是悲剧人物,将自己最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为她们悲、为她们哭,我觉得,这一辈子就是为评剧‘还泪’而来。”生活中简单无华,却对戏较真、达到极致的马淑华,硬是凭着一股执着的劲头,将自己生命中的一出出悲剧演绎成了精彩的喜剧。




     少时辛苦为学艺
      马淑华从小就喜爱文艺,能走上评剧这条路也是受爱听评剧的奶奶影响。小的时候,奶奶就经常带着她去戏院看鲜灵霞、新翠霞等角儿的演出,听着大人唱,自己就在一边学,回家之后还拿个手巾练习水袖。家里来了客人让她唱一段,她也毫不害羞扭捏,拿着手巾就唱了起来,唱到动情之处还双膝跪地,表演得有模有样。邻居觉得这孩子唱戏有板有眼,很像回事,就介绍她去北宁铁路文工团当小演员,“那时候演出还有收入,我八九岁就能给家里挣钱了”。马淑华笑着回忆道。团里的导演、编剧很喜欢马淑华,特意为她编了几出戏,没想到她很有天赋,角色演得相当出彩,十岁时就为团里争得荣誉。到外地演出时,马淑华累了、困了就睡着了,团里的大人便一个个轮着背她,完全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疼爱,提及这些往事,马淑华充满感激和感动。
      十三岁时,马淑华经过初试、复试,从几千号人中脱颖而出,进入天津评剧院少年训练队。虽然有两年在剧团演出的经历,但是,真正开始专业学艺对马淑华来说还不能完全适应。那时候的训练非常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练功,为了练身段,她每天都要压腿、下腰、拿顶。练拿顶的时候,马淑华经常眼睛充血,刚开始双眼发红、发肿,后来因为倒立时间太久,竟然双眼流出血泪。正是在这种辛苦练习下,马淑华唱戏的基本功打得非常扎实。
  1966年,马淑华被分配到天津评剧院工作。因为时代原因不让排戏、吊嗓子,马淑华就和在戏校相识、相恋的爱人邵嘉有一起偷偷练习,邵嘉有拉板胡,马淑华唱传统老戏,他们时刻不敢放松自己,悄然等待着传统戏恢复。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马淑华出演了现代戏《返青记》,她演绎了一位女知青,观众在经历了数十年没听到传统戏的黯淡后,猛然一听马淑华“刘派”铿锵有力的风格,深受震动。听到台下雷鸣般的掌声,马淑华更加坚定了信念:“评剧这条路,我没走错。”


   入得戏中成“戏魔”
  1977年10月,天津评剧院排演《祥林嫂》,马淑华从参加选拔的7个人中力拔头筹,饰演祥林嫂一角,也正是凭借这出戏,马淑华开始在评剧界走红。
  《祥林嫂》第一场在民族宫演出,让马淑华印象深刻的是,戏的最后一幕是在寒风凛冽中,祥林嫂满腔悲愤地控诉着当时社会的野蛮残酷,最后颤巍巍地倒地死去。大幕缓缓拉上,但是在拉幕过程中,台下一点掌声也没有,马淑华心里有些忐忑:“怎么回事?演得有问题吗?”结果幕刚一拉上,观众的掌声“轰”一下就起来了,马淑华吊着的心才慢慢放下。谢幕的时候,马淑华表现得不像别人演出成功后常带有的兴奋劲儿,呆滞的谢幕状态让剧院老艺术家感到奇怪,一问原因,马淑华竟还沉浸在祥林嫂的情绪里没出来。演出结束后,乐队、工作人员差不多走光了,马淑华也整理完毕准备回家,结果一出剧院,看到观众正在门口排成两队等她,很多人在高喊:“马淑华!马淑华!”听到观众给予的欢呼声,马淑华激动得都快落泪了。
  虽然演出很成功,但马淑华晚上回家睡觉时,仍会一遍遍回忆白天的演出,思考哪场戏情绪不到位,哪些动作可以再柔和一些,想着想着抬头一看表早上四点,她不得不强迫自己入睡。为了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体会角色的感受和动作,马淑华在家干家务活时也会揣摩祥林嫂的情绪,点点滴滴都不放过。
  演出期间,马淑华因为吃饱了就唱不出来,所以演出前都不吃饭,爱人邵嘉有为了让她有体力支撑下去,便给她买来巧克力,让她在中场休息时吃一些补充能量。但是,长时间不吃饭身体哪受得了,有一次演出结束后,马淑华觉得不太舒服,便在台上休息一下。结果身体越来越难受,站都站不住了,拉着幕布“哇”地吐了一口血。她担心别人看见影响演出,赶紧把血擦干净,也没敢告诉任何人。回家之后,马淑华把这事跟爱人说了,邵嘉有一边安慰她,一边给她买来烧鸡补身体。就这样,吐血第二天马淑华依旧正常演出,在那一年的时间里,她在天津所有剧场都演出一遍,三百多场一场没落下。“你就是‘戏魔’。”邵嘉有对马淑华说。




         悲喜剧交错上演
  上世纪八十年代,马淑华推出了她的代表作品《杜十娘》,她如泣如诉的唱腔,以喜代悲、悲喜交加的演绎,使得杜十娘这个人物鲜活起来,观众甚至给予其“天下第一娘”的赞誉。在演出《杨三姐告状》(刘派)时,她在华北戏院连演百场,场场爆满。但也就是在这期间,马淑华因为皮肤对油彩过敏,脸上开始起小疙瘩,刺痒难忍。画上妆后,为了避免妆容受到影响,她就用指甲去按压痒的地方,上台后就完全靠意志力忍受了。坚持演完“杨三姐”后,马淑华去医院进行皮肤治疗,结果在做身体检查时,竟然发现体内出现囊肿,医生要求她立刻做手术。
  在身体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病痛折磨的时候,马淑华依旧没放弃舞台。刚做完手术、腹部还绑着绷带时,马淑华接受了演出七场《杜十娘》的任务,唱完后紧接着又开始排演《闺女大了》。由于手术伤了元气并未完全恢复,大量紧张的演出工作使得她用嗓过度,导致声带出血。“我在台上唱着唱着嗓子都没声音了,最后发出来的声音都是嘶哑的,但就这样观众也没退场,直到我跟着音乐勉强把戏唱完,他们才离开,这让我很感动。”马淑华说。
  嗓子对戏曲演员来说关系到艺术生命存亡,面对嗓子坏掉,马淑华虽然痛苦、伤心,甚至为此落泪,但是她从来没想过以后不能再唱戏。她一方面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自己就在家里跟着音乐伴奏带练唱,从低调门开始一点点练习,经过三年的时间,她终于把嗓子又练回来了。“我的嗓子甚至比以前还好,因为我在练习时会更注重唱戏的技巧,也学会合理有效地利用嗓子的发声,把它的优势发挥到最佳。而且我还花时间去学习新派、爱派的特色,在继续发扬刘派的同时,融众家之长,把戏唱到更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马淑华凭借着《杜十娘》和《村南柳》这两出戏的精彩表现,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戏曲梅花奖。
  2000年初,马淑华带领评剧院青年团在山东九县一市进行演出。当时条件特别辛苦,住处极其简陋,因为带的行李比较少,又是寒冬腊月,马淑华患上了感冒。一开始她并未注意病情,因为感冒后还继续演出是家常便饭。巡演到山东陵县时,马淑华开始发烧,身体实在承受不住的她请了两天假回津看病。医生说是高烧,必须当天退烧才行。因为当时剧团已预告了马淑华演出的剧目,观众对此相当期盼,所以她绝对不能停演。于是,看完病她便带着医生开的汤药赶回山东继续演出。等完成一个多月的巡演回来,马淑华突然感觉不对,自己走路时走着走着就跑偏。回到家躺到床上,马淑华手脚冰凉,甚至都起不了床,爱人邵嘉有赶忙给大夫打电话,大夫赶来一号脉说:“送医院!她这是脑栓塞!”家人吓坏了,立刻把马淑华送到医院,经过五天时间的治疗,马淑华转危为安,奇迹般地开始康复。身体恢复后的马淑华知道,观众一直关心着她、惦记着她,她只能用精彩的演出回报等待她归来的观众朋友。


   话点滴师徒情、夫妻情
  除了演出,马淑华把教学当成自己的事业。她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指导学生唱戏,学生知道她家住在哪里,就直接找上门要老师给排戏、讲戏,每天早中晚三班学生上门来学习,马淑华忙得不亦乐乎。家里地方小,马淑华就把床立起来,让学生有地方练习。
  退休以后,马淑华把全部精力放到学生身上,虽然一直有人邀请马淑华演出,但是她都婉言拒绝,她说自己有很多学生,要给她们让出一条路来,如果自己继续演下去,孩子们的机会就少了。
  谈到自己的学生,马淑华如数家珍。王云珠是评剧界近几年备受瞩目的新秀,也是马淑华2008年正式收入门下的徒弟。提及爱徒,马淑华赞不绝口:“王云珠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戏曲演员,她为人低调、实在,嗓音条件也很适合学习刘派。我教了她7年,她通过努力慢慢提升、磨练自己。2009年,她在第五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上获得戏曲专业组金奖,还给我带回来了中华优秀艺术导师奖。”说到徒弟得奖,马淑华高兴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比自己拿了奖还开心。天津评剧院的青年演员马晗更是马淑华花了三年时间手把手教出来的,从气口怎么喘、音怎么找开始教起,马淑华唱一句,马晗学一句,仅仅通过三年学习,她就能精彩演绎《包公三勘蝴蝶梦》,这令很多人感到震惊。
  如今,马淑华教过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过年过节经常有学生来看望她。马淑华说:“能够受到观众喜爱、学生爱戴,我这一生很值得。”不过,在这一切值得的背后,马淑华不忘感谢一个人,那就是她的爱人——邵嘉有。“嘉有是一级琴师,他板胡拉得特别棒,但是为了我和孩子,他牺牲了自己的事业,一切以我为重、为我让道,等到孩子独立,他才重新拿起自己的专业。”谈到爱人,马淑华感慨万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注意到,邵嘉有不停地为妻子忙前忙后,马淑华在回忆往事时,总有记不起的人物和时间,邵嘉有便在一旁随时提醒,最后他还开玩笑地对记者说:“你看出来了吗?她离不开我,什么事都得问我。”夫妻相视一笑,温情瞬间溢满房间。




1.《杜十娘——闻听此言气闷闷》(马淑华、李丽华)
2.《杜十娘——这真是贫在街前无有人问》
3.《杜十娘——叫声妈妈你休要后悔》
4.《杜十娘——行舟》 (马淑华、赵斌)
5.《杜十娘——清晨梳妆天气寒》
6.《杜十娘——近前并坐手扶郎的肩》
7.《杜十娘——闻听此言大吃一惊》
8.《杜十娘——骂孙富》


9.《刘翠萍哭井——雁南飞》(反串爱派)
10.《包公三勘蝴蝶梦——倒树刨根》
11. 《村南柳——春风染绿十里堤》
12.《祥林嫂——日西下》
13.《祥林嫂——洞房》(马淑华、王有才)




马淑华视频集锦一:http://www.56.com/u90/v_NTg0NDkwNjM.html
马淑华视频集锦二:http://www.56.com/u23/v_NTg0NTY3NDA.html


文字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记者李新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Copyright © 2006-2021 中国评剧艺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3931号-1